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其问得奖不如问得人才( 二 )

《贫穷的本质》,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著,景芳译,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9月出版。

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在《贫穷的本质》这本书里提出,当面对解决贫困问题,首先要了解穷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想法,他们可能的反应,否则,就会发现一些理论和政策是失效的。

他们这样做了。为了摒弃扶贫政策方面充斥着立竿见影的泡沫,他们用15年始终坚持着这一行动目标。他们了解了,为什么小额信贷的实用性并非某些人所信奉得那么神奇,为什么穷人最终无法从保健制度中得到好处,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年年上学却不学习,为什么穷人不想交医疗保险,以此表明,为什么昔日的奇思妙想今天都遭到扼杀。此书也指出了很多充满希望的方面:为什么象征性的补助会比象征性的影响更重要,怎样健全商业保险制度,为什么在教育方面的资助“少一点即是多一点”,为什么好工作对于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在方法上的创新也至关重要。印度媒体评价,本书含蓄地表达了经济研究无需将社会科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观点,这是研究方法上的惊人转变。《卫报》的评价是,他们为发展经济学做出了有力的尝试,并且非常清楚自己的观点与占统治地位的论证方法的差异。这些非常有头脑的经济学家丰富了贫困问题的基本原理——而这些原理经常为大众所误解……本书引发了关于发展周期的讨论。除了重点关注随机对照实验之外,还涉及了之前为学界所忽视或未得出一致观点的内容,如穷人是如何做决定的、他们的决定是否正确,以及政客们是如何应对这些决定的。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则认为,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很擅长概括经济发展的秘密。他们运用了很多针对当地的考察记录及实验,探寻贫穷国家的穷人是怎样应付贫穷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