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其问得奖不如问得人才( 六 )

时代进步,研究深入,不用争,都有份

很多人在讨论中国经济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同其他领域一样,理论研究很枯燥,也非常需要积累。新中国各学科积累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中国经济的成功早已经获得世界瞩目,想要进一步深刻研究的大有人在。

前不久有一些传言,似乎是中国经济的“双轨制”受到了更多注意。随即网络上甚至开始流传一些文章,对于“双轨制”理论所有权应该“花落谁家”进行争论,一时间有点分不清理还乱的意思。

其实,一种理论并不见得是一锤定音完事的东西,在时代前进的阶段中,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经由不同的手段和工具,创造出新的理论内涵和应用。也可能多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比如说博弈论。

1944年,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与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士特恩Oskar Morgenstern著《博弈论和经济行为》,通过阐释二人零和博弈论,正式奠定了现代博弈论的基础。

1950年,约翰·纳什(John Nash)以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s)为题写出27页博士论文毕业,提出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1994年他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