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产业“大风歌”:东莞老板细述蝴蝶效应( 七 )

在资本的诱惑下,电子烟行业涌入大批互联网品牌。“90%的互联网品牌找到我们这些工厂做代加工产品,将自己的logo打在上面就成了自己的品牌,再拿着去酒店、KTV、酒吧等铺货。”欧俊彪反问,“你见过传统的品牌在中国大力宣传过?没有。”

“有人说500万元就能打造一个电子烟品牌,很扯。”欧俊彪分析,“一个一次性小烟,打上自己的logo,大概10块钱一个,往市场上铺20万个,剩下的300万元用来做广告。成功的话,这算品牌吗?不成功的话,就当丢水里,什么都没有。算上烟油和电池的损耗,可能还没卖出去电就耗光了。”

电子烟互联网品牌的大肆宣传和疯狂的市场投放,已经让欧俊彪很不安:“去年尼古丁价格为500块左右一公斤,现在买则需要3000块左右。”

转战医疗器具

“现在的电子烟市场和2005年的智能手机市场很像,产品遍地开花,但质量参差不齐。”34岁的任忠杨在看了今年3·15晚会曝光不合格电子烟产品后,毅然从任职7年的联想手机离职进入思格雷,“我看好电子烟市场,它未来的市值将跟智能手机一样大。”任忠杨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