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全球三分之一粮食遭到损失或浪费 14%的粮食在出售前耗损( 二 )

在储存过程中,储存空间不足、储存不当导致保质期缩短等,都会引发粮食损失。

而在运输过程中,引发粮食损失的主要因素则包括贸易物流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食物处理和包装的技术,以及人工失误等。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近期对中国、厄瓜多尔、埃塞俄比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及秘鲁主要粮食作物所做的一份研究显示,在中国,天气状况是导致作为主要粮食之一的小麦未能及时收获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机械及人工操作则是在收获之后引发损失的主要因素。

中亚和南亚粮食损失率最高

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在同一商品分类和同一供应链环节中,全球各地的粮食损失比例大不相同。其中中亚和南亚地区的粮食损失率最高,达20.7%,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损失率则仅为7.8%。

从商品分类来看,根类、块茎和油料作物的损失比例最高,为25.3%,水果蔬菜类为21.6%,而谷物和豆类的损失比率最低,为8.6%。

报告指出,针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许多研究都显示,在中国,卷心菜的损失比例可能高达47.5%,因而急需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