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卖身”失败后罗辑思维冲击科创板 个人IP证券化面临哪些波折( 五 )
思维造物与巴九灵存在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二者服务内容相似,那么重组问询函中提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络出版服务等资质,也将是思维造物首先面对的问题;
其次,罗振宇和吴晓波同样作为公司的核心人物,对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不容低估,公司是否对个人IP具有依赖性是影响企业持续盈利的重要因素。从主观性因素上来看,罗振宇为思维造物的最大单一股东,发行前直接持股与间接持股比例合计41.66%(公开发行后会有一定稀释),同时也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在控制权的稳定性方面占据一定优势;在内容上,“得到”APP也渐渐拓宽内容范围而不仅仅局限于“罗辑思维”单一节目,这有利于得到不依托罗振宇本人进行多元盈利。
核心竞争力的考察往往与市占率、规模联系起来。根据2017年网上流传的数据,罗辑思维在2015年、2016年、2017年Q1的营收分别为1.59亿、2.89亿、1.51亿;净利润分别为1860万元,4462万元,3805万元;巴九灵在2017和2018年的营收分别是1.87亿元、2.3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008万元和7537亿元。从这两组数据来看,罗辑思维营收规模更大,但面对流量采购的成本愈加昂贵,细分赛道内竞争激烈,互联网企业营销费用惊人,罗辑思维能否拿出让资本市场满意的财报还未可知。正如重组问询函中提到的“流量红利、流量采购成本的变化趋势、月均粉丝人数的变动趋势、新型社交媒体迭代速度”这类因素,内容付费的盈利模式能否被A股接纳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推荐阅读
- 旭旭宝宝|DNF旭旭宝宝首次曝光解约内幕:这几年的收入全赔了,差点被卖身
- 芯片|占据手机95%市场,又一科技巨头遭特朗普下手,2700亿必须卖身
- 零食冰火两重天:良品铺子上市首日暴涨44%,百草味却遭二度卖身
- 又一快递巨头间接“卖身”阿里巴巴,创始人拿下146亿后退场!
- 曾是销量第一的本土牙膏!却卖身联合利华,现一年进账10亿
- 申通“卖身”阿里,资产百亿有30万员工,创始人拿146亿退场
- 聚焦吴晓波年终秀,遇见+预见,80后、90后眼中的新国货
- 曾经要收购高通的芯片老大哥:宣布卖身
- 吴晓波折戟 罗振宇“一张嘴”要闯科创板?没有“硬核科技”罗辑思维能否成功冲击“知识付费第一股”
- 吴晓波前仆,罗振宇后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