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亮 | 晋商精神与现代商业( 四 )

晋商的「用乡不用亲」是一个至上原则 , 这有利于他们把经营变成一种专业性的工作 , 避免人事危机带来的损耗 。 其次 , 晋商的薄记 , 更是从学徒开始必须精进的技法 , 看似简单 , 实则甘苦自知 。

与韦伯的两点不同之处在于 , 晋商还注重「立身」 , 即从学徒开始的对一个从业者的「道德塑造」 。 因此他们普遍地供奉「关公」作为一种「义以方外」的精神图腾来约束自身 。

这种把道德感与经营结合起来的行为 , 很类似于新教与资本主义的促成关系 。 它不是一味贪婪地追求利润 , 而是为「世代经营」形成了一种与商业相关的伦理观念 。 勤奋、节俭、信用 , 都是它的特征!

04

我们知道 , 现代化与资本主义所孕育的「自觉」精神不可分离 , 即人们的经营行为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 而是把之作为一种自身的追求 。

山西人对经商的偏好 , 在科举时代可谓是独树一帜 。

中国各地尤其南方省份都讲究「耕读」 , 一个家庭的经济剩余是以培养读书和考取功名的士人而服务的 。 山西则不同 , 大量的文献表明 , 山西固然也有传统上的耕读家庭 , 但多数家庭则是把「经商」作为子弟未来人生道路的首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