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亮 | 晋商精神与现代商业( 五 )

他们读书、学习记账 , 但可以在很小的时候即进入店铺做学徒 。 任何贫寒家庭的子弟都有这样的机会 , 并从此走上一条「规划一生」的道路 。 只要勤学肯干 , 加上足够的天赋 , 通过层层的精心选拔 , 就能成为叱诧风云的人物 。

由于商业行为不允许过多地失误 , 掌柜的才干就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不是与东家的关系) , 而他们对接任者的选拔也只能基于对对方品行与才干的考察 。 这对那些有志于自由地发展自身的天赋并在充分灵活竞争的环境里脱颖而出的人而言 , 与封闭的科举之路是完全不同的选择 。

05

这种观念的发生与转变 , 在重农抑商的中国 , 是极为罕见的地方性事件 。

似乎只有山西从明中叶开始的商业习俗 , 经过三四百年的积淀之后 , 才在普通民众的思想中取得了对「经商」的一致性认可 。 商人群体对「家」的概念也超越了保守观念的束缚 , 对他们而言 , 哪里有经营的事业 , 哪里就是家 。

这种具有现代「职业」性质的行为 , 已经从传统的农业社会中跳脱出来 , 而走向一种不同以往的社会形态 。 对应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大发展 , 晋商的制度也具有现代性 。 合伙人制度的建立 , 对「伙计」的培养和「身股」的出现 , 都是显著的表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