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要造激光雷达传感器了,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详解智能汽车的打法( 四 )

  • 传感器生态:主要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 , 让这些传感器方便与MDC连接在一起;
  • 智能驾驶应用生态:打造基于MDC的算法与应用生态 , 希望广大合作伙伴基于MDC , 来开发智能驾驶的应用与智能驾驶的算法 , 支持汽车产业来不断的提供智能驾驶创新功能和服务;
  • MDC连接各种执行部件:主要是把接口的标准打造好 , 让MDC跟所有的执行部件容易配合 。

2、智能座舱平台“我们的核心理念是让智能座舱平台和整个智能终端生态结合起来” 。 徐直军称 , 我们在中国、在全球都拥有大量的智能手机用户 , 整个产业界建立了广泛的智能终端生态 , 真正实现了规模化、低成本 。 智能座舱是在车上 , 我们认为应该把智能终端硬件生态、软件生态、应用生态 , 引入到智能座舱 。 基于这样的构思 , 华为的做法是将基于智能手机麒麟芯片加上鸿蒙操作系统 , 来打造一个智能座舱的平台 。 同时 , 他们希望基于这样的平台 , 最终构建起智能座舱的生态 , 希望未来的智能座舱硬件也是可以更换的 , 应用是不断更新的 , 软件也是可以不断升级的 。

3、智能电动平台华为要打造一个智能的电动平台 , 使得车企在电动上形成差异化的体验 。 按照徐直军的说法 , 华为要开发一款MCU , 基于MCU打造一个整车控制操作系统 , 基于这个操作系统开放给所有的汽车开发企业 , 不断提升用户差异化体验 。 所有的车企基于VDC平台 , 就可以更好地做好差异化的整车控制 。 具体的思路是 , 主要聚焦电动汽车 , 打造VDC智能电动平台 , 使车企面向不同的用户偏好 , 创造差异化用户体验 。 例如 , 将网络能源产业链和技术优势引进智能电动汽车 , 打造多形态电驱、高效车载充电产品 。 正如徐直军所言 , 华为在能源产业有50亿美元的规模 , 我们充分利用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器件一致性 , 把电动化成本降下来 , 解决充电、电驱、电池管理的成本与性能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