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潜入课堂,AI过度“入侵”如何承受隐私之重?( 六 )

而这股风潮也在今年8月初吹到了英国 , 有房地产商在伦敦国王十字区安装了人脸识别硬件后遭到强烈反对 , 因为后者对此毫不知情 。

在美国 , 这项技术正面临着来自立法者越来越大的阻力 。 加利福尼亚州参议院正在考虑立法禁止在警用随身摄像机中使用人脸识别软件 , 而旧金山监事会也已经开始禁止执法部门使用这项技术 。

因此 , 包括亚马逊、谷歌等在内的技术公司虽然很不情愿 , 认为“新技术不应该因为可能被滥用而遭到禁止和谴责” , 但却达成了一个共识:

制定相关合乎道德的指导方针 , 要跑在真正能使用这项技术之前 。

一个明确的监管框架不仅能确保人脸识别只用于完成合法的任务 , 也能够帮助消费者理解这项技术的好处 。 让人脸识别“走上正路” , 一边是法律的强势介入 , 而另一边则是来自民间个人的智慧 。

如何保护隐私?这个问题存在很长时间 , 但似乎无解 。 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 , 以及每个人对隐私的定义也不同 , 导致我们不能做过多解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