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潜入课堂,AI过度“入侵”如何承受隐私之重?( 七 )

援引美国独立研究员Stephanie Hare的话来解释 , 人脸识别系统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涉及到生物特征数据 , 也就是人体信息 , 这无疑与人们的隐私有关 。

但这次旷视引发的讨论中 , 有小部分人对这种做法是否真的侵犯了隐私提出了质疑 。

比如 , 既然家长可以把学生的情况反映给家长 , 为什么机器不能汇集更丰富的信息给家长?未成年人到底有没有独立于成年人的隐私权?一系列道德与伦理问题接踵而来 。

从本质来看 , 这些质疑声恰恰凸显出随着技术发展 , 法律一定要强势介入的必要性 。

但是每次涉及到隐私问题 , 我们的担忧都会在一次集中爆发后 , 又迅速销声匿迹 。

随着换脸软件Zao的使用热度过去 , 对AI教室监控产品的讨伐声结束 , 大概对隐私被侵犯的控诉仍然会不了了之 。

回到这个问题上 , 当学生们即便同意自己的身体信息被收集和分析 , 那么参与方有没有征求过这些机器直接作用方的意见呢?孩子们会不会在这样隐形的压力下学会装模作样 , 学会接受把这套机器用在下一代身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