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将成为“恶性土壤”?伯纳斯-李的担忧多余了( 三 )

伯纳斯-李认为 , 互联网已经不像他刚发明它时设想的那般 , 是一个“开放的建设性平台” 。 今年年初 , 他发表了一篇纪念互联网成立30年的文章 , 其中指出了当前互联网存在的“三大毒瘤”:蓄意的、恶意的意图;牺牲用户价值和福祉产生的不当激励措施;善意设计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 。

所谓蓄意的、恶意的意图 , 即一些居心不良之人 , 利用互联网作恶 。 例如谣言、网络暴力、虚假新闻、泄露隐私 , 甚至是利用数据在互联网中操纵选举结果 。 例如Facebook将8000万用户的数据泄露给政治研究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 , Cambridge Analytica参与了特朗普团队2016年的美国大选 , 向特朗普团队提供了关于选民的详细信息 。 而且Facebook不止一次出现这种现象了 , 剑桥分析事件引起了舆论哗然 , 人们在网上掀起了“卸载Facebook”的运动 , 并强烈要求扎克伯格辞职 。

谷歌也同样因疯狂采集用户隐私受到舆论抨击 , 被指信息缺乏审核 , 导致虚假新闻泛滥 , 对人们的思想、言论 , 以及选举结果造成了极大的干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