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将成为“恶性土壤”?伯纳斯-李的担忧多余了( 四 )

在中国 , 虽然没有网络操纵选举这回事 , 但利用互联网作恶的事例也不在少数:网贷诈骗、社交媒体上散布谣言、网络暴力、假货泛滥、APP过度收集隐私、打着“网赚”旗号的庞氏骗局、虚假信息造成的不可挽回的后果......真可谓不胜枚举 。

第二点则是牺牲用户的利益去满足某些互联网机构、企业牟利的需求 。

例如基于广告的收入模式对虚假信息的病毒式传播进行商业奖励 。 有时候我们进入一个页面 , 就会弹出一大堆广告 , 不管你同不同意愿不愿意 , 强行送到你眼前 。 用户点进去就会有流量 , 流量就等于金钱 , 但这是在牺牲用户体验的前提下产生的利益 。

还有一些APP , 会给用户红包、优惠券等福利 , 但前提是用户要用自己的个人信息尽可能多地提供出来 。 用户往往不会去细看这类APP中的条款 , 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泄露了许多隐私 , 虽然隐私是你的 , 但你根本没法控制它们 , 而隐私泄露带来的困扰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

在创立互联网之初 , 伯纳斯-李有着纯真而崇高的目标 , 那就是“让全球各地的人们合作解决世界性问题” 。 他相信集合众人的力量 , 能够解决诸如环境、气候、医学方面的重大难题 , 并且给人们提供一个平等开放的交流媒介 , 打破壁垒、消除隔阂 , 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互联网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