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将成为“恶性土壤”?伯纳斯-李的担忧多余了( 五 )

这当然是“善意的设计” , 但伯纳斯-李发现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互联网正在被一群“充满恶意的聪明人操纵” , 现实社会中的那些层级的划分、壁垒、仇恨、恶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互联网中 。 现在伯纳斯-李也无法确定网络是否真的是一种善的力量:“如果认为我们所知的互联网在未来30年里无法变得更好 , 那将令人沮丧不已” 。

对于这种“跑偏”的状况 , 伯纳斯-李决心“拯救互联网” 。 在2018年于里斯本举行的互联网峰会上提出了《互联网契约》 , 如今这份契约经过80个组织一年多的起草已然成型 , 围绕“互联网是一个自由平台、保护网络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的核心 , 已有超过50家互联网机构和企业签署了该契约 , 如果其中的条款能够普及开来 , 对互联网中的不良现象能够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 。

伯纳斯-李做出的努力对遏制互联网中负面现象的蔓延确有积极意义 , 但是仔细想想 , 现在的互联网真的像“互联网之父”所认为的那般糟糕吗?

二、偏离“初心”不代表方向错误 , 互联网的未来值得期待

伯纳斯-李认为当前的互联网急需改变:“如果我们不改变互联网现状 , 会有很多事情出错 。 如果我们不扭转局面 , 我们可能会以数字反乌托邦告终” 。 为着创建互联网的“初心” , 他在花甲之年创业 , 成立了一家致力于推动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公司 Inrupt , 领导MIT团队搭建全新项目“Solid” , 频频奔走指出互联网中的缺陷 , 并努力呼吁改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