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英雄归乡情结”里,都有些什么?(15)

主流形态仍会是围绕自身业务的投入 , 尤其基础设施 。 要知道 , 此前马云喊出过“全球买全球卖” , 并对全球与本土的物流配送有过时效目标 。 比如全球72小时必达 , 本地24小时必达 。 这是相当震撼的目标 , 背后基础设施建设伴随着高昂投资 。

逍遥子在20周年庆典上亦强调了新目标 , 除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全力推进阿里商业操作系统建设 , 希望5年后能服务全球超过10亿消费者 , 创造10万亿GMV 。 2036年 , 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 , 赋能1000万小企业盈利 , 创造1亿个就业岗位 。

即便只是中期目标 , 亦必伴随着高昂的投资 , 时间其实已经相当紧迫 。 我们看到 , 双11前 , 阿里集团宣布 , 将对菜鸟新增投资233亿 , 持股比例由54%提升至63% 。 更早时 , 阿里公布过120亿建设香港超级ehub的计划 。 这与财报分析师会议上逍遥子与武卫强调的方向完全一致 。

挂牌香港 , 一定有强化马云上述目标与逍遥子最新方向指引的用心 。

即便只就香港一地而言 , 在阿里基础设施体系尤其菜鸟ehub节点中 , 亦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 它不仅有着“大流通”概念 , 尤其转口贸易发达 , 更是有着辐射全球的跳板功能 。 面对东南亚、南亚 , 更有地理之便 。 阿里新一轮国际化 , 就是明显强化了东南亚布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