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英雄归乡情结”里,都有些什么?( 八 )

若你梳理马云言论 , 会发现 , 恰恰在阿里香港股价变革最剧的2008年 , 他对十八罗汉代表的本土子弟兵与职业经理人的内在差异、阿里组织管理、治理结构有了深刻认知 。 香港最初的荣耀与被动 , 丰富了阿里的文化与价值观 , 并延续至今 。

阿里与港交所的博弈 , 与其说是在治理机构 , 毋宁说是“为客户服务”还是“为股东服务”的价值观博弈 。 前者是阿里以偌大篇幅写入后来2014年招股书里的核心 , 后者则是长期困扰西方资本市场的魔咒 。

当港交所执意不变时 , 阿里当然会走出保守的家园 , 闯荡全球江湖 , 开启英雄梦想之旅 。

何以为家?香港就是阿里的家 。 阿里从诞生起就具有原生的国际化气质 , 后来多元股权结构 , 更是如此 。 这既是马云与阿里人的气质 , 也是今日香港的气质 , 更是正在进一步崛起的大国气质 。 2014年 , 尽管与香港错离 , 但走向全球舞台的阿里 , 它的自信同样也是大国的自信 。

为何“回家”?

阿里回归港股 , 似乎只是水到渠成之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