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融创速度”,是怎样炼成的?( 三 )

融创的数字化转型是典型的业务需求驱动 。

近几年 , 融创处在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 2016年融创中国合同销售金额1506亿 , 2017年3620亿 , 2018年4608亿 。 2019年前三季度 , 融创累计全口径销售额位列行业第4名 。

当融创的体量连续多年高速增长时 , 企业原有的信息化系统越来越无法匹配公司的发展规模 。 最典型的就是数据问题 。 营销、财务、成本等不同专业端口的数据互不打通 , 不同时期不同软件供应商部署的各个ERP系统之间形成了数据孤岛 。

“因为各个业务端口的数据口径不一致 , 集团开季度例会统计各个区域经营数据时 , 经常遇到区域数据每次报的版本都不一样 。 ”时宇表示 。

“管理方式的变化 , 也对信息化能力和业务工具提出了更大的诉求 。 ”融创集团高级副总裁时宇介绍说 , 最典型的就是对于销售业绩、拿地数量、土地成本等各种关键数据 , 每个区域呈报的和集团掌握的会有偏差 。 事实上 , 当企业业务规模达到数千亿体量时 , 按照传统方式很难实现对数据的统一管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