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2的华丽蜕变:从淘宝大促到拉新增长的生力军( 三 )

再者 , 双12消费场景的变化直接导致触达用户、分发服务的阵地也发生了变化 , 双12的流量来源也由单一地依赖淘宝 , 转为同时通过口碑、饿了么、支付宝、盒马等多个本地生活板块吸引流量 。

其三 , 促销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 从原来的基本以商品为主变成了服务和商品并重 。 各行各业线下商家的加入 , 带来更多的本地生活服务性商品 。 早在2017双12当天 , 被下单预定的保洁阿姨就达到了2.4万个 , 淘宝牙管家8小时内的订单数就相当于线下一个月的量 。

阿里双12一路演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从马云和王健林7年前的赌约说起 。 2012年12月 , 马云与王健林约定 , 到2020年若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超过50% , 王健林将送给马云一个小目标 , 反之 , 马云输给王健林一亿 。

这场戏谈式的赌约 , 正发生在中国电商的高速增长期 , 而后经年 , 市场意识到真正的大蛋糕并非是单一的线上电商或线下零售 , 而是两者结合下的产物——本地生活服务的线上化 。

2016年 , 马云在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以结合线上、线下商业为核心的“新零售”战略 , “电子商务已经是阿里最传统的一块业务” 。 而数据显示 , 2017年本地生活服务O2O交易额为9992亿元 , 同比增长71.5%;2018年在线餐饮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规模也超过了45% , 增速均超过了纯电商业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