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最低价中标”不改,谈什么工匠精神、中国制造!( 四 )

“一些地方的招投标制度可谓‘简单粗暴’ 。 只要‘最低价中标’原则不变 , 就很难有什么工匠精神、百年老店!”四川仟坤集团副总裁周述军说 。

记者近日在江苏省的苏州和无锡、湖北省的武汉和宜昌、四川省的成都和德阳 , 对3省6市的100多家实体企业进行调查时发现 , “最低价中标”成为企业集中诟病的问题 。

多位企业负责人表示 , 一些地方和国企招标采用“最低价中标” , 这种“重价格、轻质量”的指挥棒 , 不符合新发展理念 , 阻碍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

1.危害较大

容易导致优汰劣胜 , 埋下安全隐患 , 影响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

■ “原料一吨8000元 , 可项目中标价格居然只有六七千元 , 结果往往是造假的胜利 , 做优的出局”

一套自动售检装备 , 中标价居然比制造成本还低30% 。 这不是天方夜谭 , 而是让不少企业无奈的招标现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