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最低价中标”不改,谈什么工匠精神、中国制造!( 六 )

——“最低价中标”极易引发偷工减料 , 甚至埋下安全隐患 。

今年3月 , 西安地铁爆出“电缆门”事件 , 劣质电缆竟然在多地地铁投标中畅行无阻 。 “奥凯电缆的中标价已经严重低于成本 , 可它中标肯定是为了赚钱 , 那就只能偷工减料了 。 ” 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严昌龙说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小平说 , “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参与‘最低价中标’ , 但是现在市场环境被扰乱了 , 产业链从下游向上游恶性传导:不压价 , 中不了标;中了标 , 产品质量往往下降 。 ”

——“最低价中标”影响企业创新研发的积极性 。

成都百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郭尧尧表示 , “最低价中标”对于创新型企业很不利 。 “我们研发费用高 , 定价自然就高 , 尽管药效好 , 但是招投标上非常吃亏 。 ”

江苏双良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陈强表示 , “最低价中标”很少考虑投标企业的产品质量 , 更不会去考虑技术水平如何 。 “我们曾去浙江竞标一个项目 , 招标方就要求是‘最低价中标’ , 根本不要求品质和运营 。 这样的招标制度 , 怎么能有转型升级?又如何鼓励企业投入创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