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上的20亿汉服江湖是怎样炼成的?( 三 )

汉服爱好者小陆回忆起自己的第一件汉服 , “都是自己设计 , 各处去买布料 , 甚至最后亲手缝制加工 。 ”她还记得 , 最早的一批汉服爱好者要买汉服 , 只能手工定制 。 哪怕就在几年前 , 淘宝上慢慢出现了汉服店 , 但是从预订到收到汉服 , 一般也要隔差不多个把月 。 因为“单量太少工厂都不会接单” 。

但在已然拥有近8亿消费者的淘宝平台上 , 再小众的爱好都能做成上亿的生意 , 这个被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生动地形容为“长尾”的理论 , 成了解决汉服产能问题的关键 。 据第三方保守估计 , 淘宝上活跃的汉服爱好者约在千万左右 , 虽然不算多 , 但也形成了庞大的需求 , 驱动着供给端的快速“进化” 。

由此 , 淘宝上的汉服商家快速成长 , 汉服也从手绘到印花 , 再到绣花 , 然后是现在的定织定染 , 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 像2015年创立的淘宝汉服店铺“花朝记” , 就在三年时间里见证了汉服的整个飞速发展过程 。 到2018年 , “花朝记”还衍生出了自己的主题曲《花朝月夕》 。 这个开店仅三年的淘宝新商家 , 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认知 , 成为新一轮“淘品牌”孵化浪潮中的代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