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十年的互联网往事,下一个十年的商业算法( 五 )

\n \n

字节跳动持续推出成功产品背后的方法论

\n

字节跳动所在的赛道巨头林立 , 很多人归因字节跳动的成功为:用一套新的逻辑 , 即推荐算法来分发信息 , 这跟之前的巨头都不同 。 但得到总编辑李翔和科技评论作者潘乱 , 在活动中给出了不同的理解视角 。 李翔分别从产品端、技术端和文化端分析了「字节跳动」的「创新配方」 。 产品端 , 可以总结为——「底层逻辑+地毯式孵化+数据+领导者判断」;而在技术端 , 则是建立有经验的技术团队 , 通过中台把技术能力最大化使用;文化端 , 始终保持信息的充分流通 。 而从潘乱和李翔的访谈对话中补充的更多细节中 , 也更能读懂那些外界对字节跳动的误读背后 , 这家公司更接近于真实的那一面 。

\n \n

对业务本质更清晰的思考 , 是与资本共舞的前提

\n

说到过去 10 年 , 就一定不能不谈谈波澜壮阔的出行领域 , 其中充满了各种精彩反转的故事 。 极客公园张鹏在「前沿思考论坛」的最后一个环节 , 把观众重新带回了两场对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烧钱大战」—— 「网约车大战」与「共享单车大战」 , 回溯了在不同的资本环境中 , 为什么两件事看上去虽然「模板」类似 , 但结局却大相径庭 。 张鹏说 , 「创业这件事就像帆板运动 , 资本就像是这个「风」 , 业务其实是那个「帆板」 , 创业者在那个时代就像一个帆板运动员 , 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姿态 , 去顺着风向往前走 。 但学习帆板的第一步是要先能『站』在板子上 。 所以关于业务本质的思考应该是我们坚持的第一步 。 也只有思考清楚了业务的本质 , 才能找到『闪电扩张』中最有效的方法 。 」而这或许也是上一个十年 , 留下的那个关于「如何与资本共舞」的真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