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AI,在进行一场滋养未来的播种( 五 )

\n

\n

另外 , 农业领域的人工智能算法在精准度和实用性上也提升到了更高的价值基准 。

\n

2019年 , 机器识别开始脱离实验室的窠臼 , 逐步克服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产品的差异化难题 , 在适用性和精准度上进一步升级 , 识别误差降低 , 开始为农民群体交付可靠的产业价值 。

\n

比如某集团就与AI科技企业合作 , 通过在大棚内设置专用的托架和拍摄设备 , 来自动识别农产品的成熟度 , 计算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 鉴别病虫害感染情况 , 进而推动机器人智能分拣 , 降低意外状况所造成的损失 。

\n

在海南岛 , 数百个农场已经应用上了智慧农场管理系统 , 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在新疆 , 一排远程遥控的无人采棉机进行秋收 , 一小时收获60亩 , 比人工采棉的效率提高了上千倍;在内蒙古 , 一户牧民家的300多头牦牛都装上了5G移动设备 , 等待实现“在家放牛”……通过机器降低生产成本 , 不再只是一句红头文件或新闻通稿上的口号 , 而是正在土地上发生的真实故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