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海尔永不言弃,开启第六次新征程( 三 )

20世纪80年代 , 中国经济还处于短缺时代 , 电冰箱供不应求 , 企业想要赚钱很容易 , 将质量摆在首位的厂家少之又少 。 那时的海尔没有随波逐流 , 通过砸冰箱唤醒消费者的质量意识 , 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高标准要求自己 , 最终在混战的冰箱市场脱颖而出 , 海尔这个品牌也渐渐被人们所熟知 。

上个世纪80年代消费者抢购琴岛利勃海尔冰箱的场景

到了90年代 , 在冰箱产业站稳脚跟后 , 海尔没有止步不前 , 而是选择多元化的新路线 , 先后兼并18家亏损企业 , 业务范围涉及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等家电领域 。 不同于普通兼并 , 海尔不仅投入资金技术 , 还输入管理理念和文化来激活“休克鱼” , 只用了三个月就将红星电器扭亏为盈 。

进入90年代末期 , 伴随中国逐步踏入世界舞台 , 海尔的国际化也提上日程 , 并于1999年在美国建立第一个海外工业园 。 那时 , 这一举措并不被做代工的同行业所理解 , 市场上有很多质疑声 。 张瑞敏一再强调 , 海尔走出去是为了创国际品牌 , 必须先融入国际市场体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