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惨烈洗牌:有人15个月烧光7亿,有人干垮130家店锒铛入狱( 六 )

零售是个“弯腰捡钢镚”的生意

2016年 , 崔晓琦离开干了两年的顺丰优选时 , 心灰意冷 , 他说 , 暂时不再碰生鲜电商了 。

他算了笔账:“生鲜电商的产品毛利率20%、30%到头了 , 但仓储运营的成本能占到1/3 , 物流成本可能又占 1/3 。 目前客单价能有100多块钱已经算不错了 , 但还是太低了 。 只有把客单价提起来 , 才能把成本占比降下来 。 ”

零售是个“弯腰捡钢镚儿”的生意 , 不是流量思维 , 是成本思维 。 生鲜电商有“一低三高”——毛利率低、损耗高、运营成本高、履约成本高 。

那些死去的生鲜电商 , 都没能解决这些问题 。

鲜生友请曾投资了不少果蔬供应链公司 , 一度在杭州拥有130家社区门店 。 在它资金链断裂后 , 人们才发现 , 原来配送到门店的肉经常是不新鲜的 , “不隔夜贩卖”只是句空话 。 而由于盲目扩张 , 鲜生友请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 中饱私囊现象层出不穷 。

鲜生友请的创始人张知豪没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 而是费尽心思 , 打出所谓“开放股权融资”旗子大肆敛财 。 最终 , 他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立案侦查 , 留下了3亿烂账和一地鸡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