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私域流量共享平台必将塑造出下一个“淘宝”

编辑导语:未来互联网电商行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本篇文章中,作者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并详细分析了品牌商(B端)和客户(C端)之间的痛点是什么,以及如何搭建一个品牌商愿意共享私域流量的平台等等,推荐想要了解私域流量的群体阅读。

平台|私域流量共享平台必将塑造出下一个“淘宝”
文章插图
最近很多朋友问我未来互联网电商行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十几年互联网工作经验见证了中国电商从百花齐放到京东、阿里两家争霸,再到拼多多靠营销策略孤军奋起而“三分天下”的局面,未来还会出现“四分天下”的局面吗?
答案是会的,虽然目前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做电商的势头很猛,但是下一个电商巨头很难在公域流量平台产生了,因为公域流量的电商平台为了吸引新的公域流量和维系现有的流量只能依靠优惠、补贴等等烧钱政策。
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贴现的成本只会转嫁给品牌商,品牌商再转嫁给消费者,价格升高消费者消费欲望降低,为了留住消费者平台继续补贴,这好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曾经的电商红利已经伴随着平台的竞争和流量的维系被稀释的差不多了,虽然头部电商每年的年报都是盈利,但是品牌商呢?还有几个是真正赚钱的?
平台活动品牌商要压低利润空间,争抢平台公域流量的某车、某客、某展……哪一个投放成本不在上升?
这些无不是在压榨着品牌商的利润空间,被压榨的品牌商将目光放在了私域流量的潜在价值,因为私域流量品牌忠诚度和认知度比较高,营销成本低,但是私域流量真的能持续满足品牌商的发展吗?
快消品的品牌商还好说,但是耐耗品的品牌商呢?当客户不能在单一品牌商处获取到足够的服务时最终的结果是回到电商平台,似乎私域流量运营这条路走起来也不是很顺利,感觉又成为了一个“鸡肋”。
1. 私域流量运营真的是“鸡肋”吗?如果是单一品牌单一产品的品牌商运营必然是鸡肋,但是如果是一个多品牌多产品甚至是生态闭环的品牌商做私域流量运营是不是就可以了?
试问国内有哪个品牌商真正能够做到满足客户的吃、穿、用的?即使是目前做生态最好的小米也仅仅是以数码家电类为主部分覆盖家居产品,也未能够覆盖到全品类。
2. 品牌商做私域流量这条路真的也被堵死了吗?其实不然一个品牌商做私域流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那多个品牌商联合在一起就没问题了,但是这需要足够大的胸怀将自己的私域流量共享出去形成多品牌商的私域流量池。
所以需要解决的是搭建一个怎样的私域流量平台才能让品牌商愿意将自己的私域流量共享。
一、品牌商(B端)和客户(C端)之间的痛点是什么
平台|私域流量共享平台必将塑造出下一个“淘宝”
文章插图
1. 用户痛点解析(1)用户画像是目前所有单一品牌商的痛点,因为单一产品和单一品类的产品很难将用户的画像画的十分精准,也就造成了客户服务不精准,客户未来预判困难,进而面对企业产品和品牌发展的决策就变得模糊,所以用户画像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指标。
(2)单一产品和品牌很难实现用户高粘度,用户粘度不高营销成本自然就会上升。
(3)很多品牌商只注重品牌用户的复购,却很难实现用户潜在价值的最大化挖掘,这也造成用户价值的浪费。
(4)品牌商在打造私域流量运营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挖掘用户潜在价值设计开发了大量的系统,如会员等级系统,积分系统,CRM系统,优惠券系统等等,而这些系统如果仅仅只能维系自有私域流量将很难降低整体的成本投入,如何让这些投入不打水漂也是品牌商的痛点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