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接的证据是,腾讯、阿里等大厂一边在优化团队,一边在加码各种福利制度,牢牢绑住现有人才:阿里巴巴在去年12月推出“暖心计划”,其中包括延长产假、新增育儿假、20天全薪长期服务假以及升级多项员工福利等政策;在阿里推出“暖心计划”一个月前,腾讯提出了令互联网人兴奋的“提前退休”政策,升级员工的职业里程碑福利。
只不过,对于仍希望挤进大厂的打工人来说,机会窗口在收窄、进入门槛在提高是不争的事实。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Pexels)
关键词二:投资抠门在价值研究所看来,战略收缩不仅仅是体现在裁员和砍掉副线业务上,投资版图的收缩,也是大势所趋——毕竟除了考虑资金状况,还要应对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制度。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腾讯减持京东,主动对自己庞大的投资版图进行切割。
去年12月底,腾讯宣布以派息的形式减持京东股份,将约4.6亿股京东股份发放给股东。减持之后,腾讯对京东的持股量从原来的17%下降至2.3%,退下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与此同时,腾讯总裁刘炽平也从京东董事局隐退。
要知道,这桩始于2014年的“资本联姻”,是腾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收益也最丰厚的投资之一,甚至从某种意义上重塑了腾讯的投资策略——在投资京东之前,腾讯一直不愿放弃亲自做电商的计划,试图和阿里直接掰手腕;而在入股京东之后,腾讯投资策略变得更开放,也更乐意在自已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扶持新玩家。
马化腾就在2015年接受采访时直言:
“之前处于不信任的本能,腾讯所有项目都想由自己去做。但现在,我们聚焦在通讯社交平台和内容采集上,剩下的都交给合作伙伴。等于我们的半条命,都给了合作伙伴。”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UNsplash)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腾讯作出减持京东的决定并不容易,但最终迈出这一步,更突显了腾讯转舵的决心,以及监管政策对互联网巨头投资策略的影响。
一方面,反垄断政策趋严,腾讯、阿里、美团等巨头都是监管部门重点监督的对象。去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因为涉嫌二选一垄断,收到了有史以来金额最高的182亿罚单,对于腾讯来说绝对是敲响了警钟。
腾讯虽然没有亲自下手做电商,但在其投资版图,还有微信这个庞大生态内扶持的电商平台,可是不胜枚举:除了京东和拼多多两个巨头,还有唯品会这样的垂直电商平台,还有和电商行业深度绑定有赞、微盟,背后都有腾讯的身影。
有阿里这个前车之鉴,腾讯未雨绸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另一方面,在打击本无序扩张的监管大趋势下,受影响的肯定不止腾讯一家,所有互联网巨头都有必要依据政策方向,重新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价值研究所就认为,“初创公司要么加入腾讯,要么卖身阿里”的时代或许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互联网巨头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在各条赛道跑马圈地的投资方式恐怕也要就此打住。取而代之的,将是更理性、更聚焦自身业务的投资策略。
以字节跳动为例。根据Sixlens统计的数据,在截止2021年6月的一年里,字节跳动相关投资并购事件共有65起,主要开始覆盖内容产业,占比高达32.3%。包括自媒体运营、数字版权、MCN机构等和抖音、今日头条内容生态联系紧密的内容产业上下游企业,是字节投资并购的重点。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
- 马化腾|刷屏!马化腾: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随时可以被替换
- 收购|外媒消息:腾讯将以数十亿元人民币从小米手中收购黑鲨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氪星晚报丨苹果年底前选定Apple Car制造商;腾讯或下一步减持美团和拼多多的股份;华为申请注册METAVISION商标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超级会员|腾讯QQ音乐内测版上线超级会员!年卡348元
- 腾讯三家公司|腾讯三家公司起诉“腾讯分分彩”侵权获赔 100 万
- 起诉|腾讯三家公司起诉“腾讯分分彩”侵权获赔 100 万
- 腾讯|钉钉领跑、企微爆发、飞书急追,在线办公"三国杀"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