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互联网巨头请回答2022:裁员、抠门、开放、下沉、出海、技术( 二 )
只不过,对于仍希望挤进大厂的打工人来说,机会窗口在收窄、进入门槛在提高是不争的事实。
关键词二:投资抠门在价值研究所看来,战略收缩不仅仅是体现在裁员和砍掉副线业务上,投资版图的收缩,也是大势所趋——毕竟除了考虑资金状况,还要应对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制度。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腾讯减持京东,主动对自己庞大的投资版图进行切割。
去年12月底,腾讯宣布以派息的形式减持京东股份,将约4.6亿股京东股份发放给股东。减持之后,腾讯对京东的持股量从原来的17%下降至2.3%,退下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与此同时,腾讯总裁刘炽平也从京东董事局隐退。
要知道,这桩始于2014年的“资本联姻”,是腾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收益也最丰厚的投资之一,甚至从某种意义上重塑了腾讯的投资策略——在投资京东之前,腾讯一直不愿放弃亲自做电商的计划,试图和阿里直接掰手腕;而在入股京东之后,腾讯投资策略变得更开放,也更乐意在自已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扶持新玩家。
马化腾就在2015年接受采访时直言:
“之前处于不信任的本能,腾讯所有项目都想由自己去做。但现在,我们聚焦在通讯社交平台和内容采集上,剩下的都交给合作伙伴。等于我们的半条命,都给了合作伙伴。”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腾讯作出减持京东的决定并不容易,但最终迈出这一步,更突显了腾讯转舵的决心,以及监管政策对互联网巨头投资策略的影响。
一方面,反垄断政策趋严,腾讯、阿里、美团等巨头都是监管部门重点监督的对象。去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因为涉嫌二选一垄断,收到了有史以来金额最高的182亿罚单,对于腾讯来说绝对是敲响了警钟。
腾讯虽然没有亲自下手做电商,但在其投资版图,还有微信这个庞大生态内扶持的电商平台,可是不胜枚举:除了京东和拼多多两个巨头,还有唯品会这样的垂直电商平台,还有和电商行业深度绑定有赞、微盟,背后都有腾讯的身影。
有阿里这个前车之鉴,腾讯未雨绸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另一方面,在打击本无序扩张的监管大趋势下,受影响的肯定不止腾讯一家,所有互联网巨头都有必要依据政策方向,重新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价值研究所就认为,“初创公司要么加入腾讯,要么卖身阿里”的时代或许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互联网巨头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在各条赛道跑马圈地的投资方式恐怕也要就此打住。取而代之的,将是更理性、更聚焦自身业务的投资策略。
以字节跳动为例。根据Sixlens统计的数据,在截止2021年6月的一年里,字节跳动相关投资并购事件共有65起,主要开始覆盖内容产业,占比高达32.3%。包括自媒体运营、数字版权、MCN机构等和抖音、今日头条内容生态联系紧密的内容产业上下游企业,是字节投资并购的重点。
文章插图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一年,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依然不会停下投资的步伐,但它们都会变得更有针对性,更克制。对于渴望得到巨头青睐的初创企业来说,这当然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关键词三:开放与联合除了反垄断之外,互联互通也是政策层施加给互联网巨头的一次重大干预。不过和利弊都很明确的反垄断不同,现阶段的互联互通对于头部互联网企业来说如同一只“薛定谔的猫”:在彻底打破壁垒之前,没有人能断定它到底是好是坏。
持乐观态度的一方,认为互联互通可以打破部分平台对流量的垄断,重塑互联网竞争格局,打造更开放的竞争环境,对整个行业和大部分企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几大巨头中,流量焦虑最突出的阿里无疑会支持这个观点。媒体也第一时间爆出了淘宝、天猫接入微信支付的消息,将此视为阿里送给腾讯的“见面礼”。张勇更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对互联互通的支持,称此举“非常必要”。
推荐阅读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氪星晚报丨苹果年底前选定Apple Car制造商;腾讯或下一步减持美团和拼多多的股份;华为申请注册METAVISION商标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互联网时代|这5类商品尽量去实体店买,否则坑的还是自己!
- 过节|跟马云有过节的4个人,有3个来自腾讯,还有一个请客唯独不请马云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 工具|企业微信新版本发布,腾讯产业互联网效率工具实现一体化
- 年货节|京东拼多多忙撒钱、阿里拼售后,电商巨头“春节大战”硝烟渐浓
- 戴志康|对话互联网早期拓荒者:20年间,Loser、颠覆、繁荣的演化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