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Kindle背后的互联网仪式感( 二 )


要想让时间慢下来,必须得暂时脱离移动互联网。
不得不承认,现在由于获取信息太容易,反倒让人们失去了原来的一些获得感,娱乐方式的猛增已经让快乐呈现了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
看书也可以快餐式、娱乐化起来。正所谓学海无涯,回头是岸,在读书这件事上,互联网的快节奏更是将它拆解信息的能力发挥到了新境界,视频平台上随处可见10分钟看完一本书的选题。
《2021抖音泛知识内容数据报告》显示,泛知识类视频播放量年同比增长高达74%。抖音如此,号称学习网站的哔哩哔哩更是不用说。
这类视频和5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一样,瞄准的原本就不是会静下心来看书或看电影的人,因此倒也不必苛责这种现象。
互联网太快,快到老年人来不及适应,年轻人不得不适应,不敢停下一秒来回看过去。人人都有智能手机,却越来越多的人怀念曾经慢节奏下的仪式感。
曾经有人做了一个给未来写信的App,在App上你可以给现实的地址或Email的地址寄信,信不会马上收到,用户甚至可以将时间设定为五年后。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复古的设想,该App主要靠用户捐助维持运行。我以为这种App的寿命不会长,然而7年过去了,我发现它还在,寄信超300万封,在一些应用商店里下载量超千万。
如果寄一封信能够让人体会到“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浪漫,慢节奏的App会广受欢迎实在不稀奇。
如果换个设备,营造一个不受手机干扰的环境有助于看书学习,那理应支持,只是切记:Kindle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Kindle这个词在英语中的意思原本就是开始燃烧; 点燃; 激起(兴趣、感情)等……
02 产品的专一性 VS 多功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静下心来看书是一件奢侈的事,在流量为导向的内容世界去做关于看书的生意更是费钱费力,只有亚马逊撑得起。
Kindle迄今为止出了共十一代产品,每一代都有1到5款产品,第一代是唯一支持SD卡的产品,从第四代开始去掉全字母的实体键盘,Kindle Paperwhite 正式去掉所有实体键,Kindle 10开始有内置阅读灯。

仪式感|Kindle背后的互联网仪式感
文章插图
通过不断进化,Kindle陆续拥有了wifi功能、语音功能、浏览器功能等,这两年还实现了微信读书网页版在线阅读。可以发现,它的升级一直都维持在一条很专一的线上,所有改进都是从方便阅读的角度考虑。
不过这也成为了Kindle广受诟病的地方,就像Apple每一代的创新总被认为是挤牙膏式创新,Kindle在创新上也毫不大胆。
然而如果kindle这类主打阅读的电子设备一夜之间多出很多阅读之外的功能,它的竞争对手就必须变成智能手机,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正因为Kindle只是Kindle,不是其他,所以才存活至今。
换个角度来看,这种专一性其实是当下国内很多互联网产品设计缺乏的东西,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厂商普遍追求大而包容,懒于在细节上琢磨改进。它们更倾向于在一些方遍营销和打造卖点的地方下功夫。
一家出了曲面屏,便所有人都跟着做曲面屏,一家有了四个后置摄像头,对家就恨不得下一款旗舰机出六个后置摄像头。
软件亦然,从支付、社交到内容、电商,只要其他App有的功能,它也一定要有,大家还将这种庞杂而臃肿的设计对外宣称为“服务”。
做智能手机的能做好智能手机已经不易,拍照摄像和外形设计都不该成为重点。
类似的道理,做墨水屏设备的首先该想的事不是如何提升网速或者增加社交软件。在诸多Kindle竞争对手中,有的是具备超越kindle潜力的公司,只要它们坚持且专一下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