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旧日东宫嫡子,居心甚不可问—“弘皙逆案”始末
乾隆四年(1739年)九月,登基刚刚四年的乾隆帝一改往日里“宽和、仁厚”的面目,突然发动了对部分皇室宗亲的打击和惩处 。乾隆帝以“诸处夤缘,肆行无耻”的含糊罪名,首先拿下了担任正黄旗满洲都统兼火器营统领的弘昇,这是乾隆帝即位以来,第一次查办宗室子弟(弘昇是乾隆帝五叔恒亲王允祺长子) 。而且,在处置弘昇的谕旨中,乾隆帝还颇有深意的说“伊所谄事之人,朕若宣示于众,干连都多,而其人亦何以克当 。故朕仍尽亲亲之道,不肯暴扬 。此后王公宗室等,当以弘升为戒,力除朋党之弊,念切国家,保全宗室之颜面 。”这就是说弘昇还有同党,自己考虑到“亲亲之谊”,所以才没有立即公开查出,有些人要自在些,以此为戒 。
十月间,又有人向皇帝告发弘昇曾经和理亲王弘皙(康熙帝废太子允礽之子)、庄亲王允禄(康熙帝第十六子)等人“结党营私、往来诡秘、欲图不轨”,乾隆帝雷霆震怒之下,再下诏令宗人府彻查此案 。
宗人府秉承皇帝旨意,立即展开了对弘皙、允禄等人的调查和审问,经过一段时间的审理,宗人府向乾隆帝奏报了这起“宗室结党案”的审查结果及处理意见——弘皙、允禄、弘昇等人“私相交结,往来诡秘”、且宁郡王弘皎(怡亲王允祥嫡四子)、贝勒弘昌(怡亲王允祥庶长子)、贝子弘普(庄亲王允禄次子)、镇国公宁和等宗室都牵连其中,诸人以弘皙为首,擅干国法,自成一体,“渐有尾大不掉之势” 。
在奏折的最后,宗人府宗令、康亲王巴尔图向乾隆帝汇报了宗人府所拟定的处罚意见——奏请将允禄、弘皙、弘昇革去本爵,永远圈禁;弘晈、弘昌、弘普、宁和则革爵降为闲散宗室,永不叙用 。同时,宗人府在拟定诸人不法、请旨降罪的奏折上,特别指出理亲王弘皙在听审期间“不知畏惧,抗不实供”,顽抗到底的不合作态度 。
对于这些“心怀叵测、结党营私”的宗亲们,乾隆帝做出了相对而言还算宽大的裁决:对既是雍正帝的托孤大臣又是乾隆帝登基时的辅政大臣、十六叔庄亲王允禄,乾隆帝评价说“王惟务取悦于人,遇事模棱两可;朕看王乃一庸碌之辈,若谓其胸有他念,此时尚无可料其必无 。”明着说十六叔庸庸碌碌、胸无大志,没什么成就 。最后只是“停双俸,罢理藩院尚书”罢了 。
文章图片
之后康熙帝也没有改立皇太子,国家的储君位置被几个皇子使出各种手段拼死争夺,最终还是弘历的父亲雍亲王胤禛笑到了最后,在康熙帝驾崩后承袭了皇位,成为清朝第六代(入关后第四代)皇帝——清世宗雍正帝 。
胤礽第二次被废黜时,弘皙已经是十八岁的成年人了,对于父辈们的斗争看得非常清楚,对其中的残酷性也深有了解 。为了自保,同时也是为了将来能够得到相应的身份地位,弘皙对于皇祖康熙帝从来没有不恭之处,谦恭低调、照常侍奉听从,康熙帝对于这个嫡长孙也一如既往地喜爱,对他的态度没有任何变化,弘皙嫡长孙的位置稳固如旧 。当时有外国使者入贡时得知这些情况,回国后还多次向其国主奏报:“皇帝长孙(其实是次孙)颇贤,其难于废立皇太子(胤礽) 。”、“皇曾长孙(指弘皙)甚贤,皇帝或不忍改立他子,而尚尔贬处皇次子(指胤礽)矣 。”
不过,康熙帝到底也没有因为喜爱嫡长孙,而第三次立其父胤礽为皇太子,其中的原委,这里就不加以分析了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康熙帝在畅春园驾崩,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继位,即雍正帝 。胤礽及弘皙父子失去了承袭大统最后的希望 。
推荐阅读
- 乾隆|乾隆皇帝“真容”长啥样?一外国画师偷偷画下,网友:大相径庭
- 孝贤纯皇后|乾隆原配孝贤纯皇后,可以说是白月光,却不能说是真爱
- 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即位时真那么顺利吗?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形势
- 福康安|福康安隐藏二百多年的身世最终被揭晓!专家:正如乾隆所说
- 乾隆|乾隆的儿子为何最难当?后世揭开真相,难怪史书不敢记载
- 太上皇|乾隆退位后当太上皇当得怎么样?他在三年太上皇时期都干了什么?
- 愉贵妃|她陪了乾隆65年,79岁高龄还被“翻牌子”,生下了清朝绝代阿哥
- 乾隆|乾隆追封的唯一皇后,辛者库之奴,诞下大清天子,去世后葬于帝陵
- 乾隆|中国历史上的“最热夏天”,曾出现在乾隆八年,热到了啥程度
- 乾隆|乾隆在退位后又当了3年太上皇,在当太上皇期间都干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