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巴|揭秘月子中心的草莽江湖( 四 )


这一定程度也呼应了一个流传颇广的消息:去年7月份,一个叫“2020年中国母婴前沿大会”的会议上,一个叫涂隽吟的厦门月子中心创始人,她当着500个母婴人说:“全国目前有6000+以上的月子中心,95%都正在亏损中。”
总的来说,采取外包酒店服务,把月嫂、餐饮、产康等服务外包的月子中心,投入成本较低,常常是打一枪换一地,容易暴起暴死。
而头部以及老牌月子中心基本采用服务质量更高的自营模式,但成本投入较大,回本周期较长。
具体来说,主要成本体现在人力、房租上。张齐珊说了一组成本数据:
人力成本占比40%多,其中100多个全职员工中60多个月嫂的月薪在7000元左右,10人左右的产康师、厨师等月薪在1万元左右,其他包括护士、保洁、帮厨、服务员等员工月薪在3000—5000元不等;其他的话,租房成本占到20%左右,40多个房间,一个房间的综合成本在1万元左右。
小巴|揭秘月子中心的草莽江湖
文章插图
张齐珊供图
“我们离北京近,月嫂、厨师的工资其实和北京的水平是差不多的,此外隐性成本很高,比如房间有15%—20%的空置率。”张齐珊说。据她透露,前期投入了200万元,花了3年时间回本。
小巴|揭秘月子中心的草莽江湖
文章插图
“没有规范,难以扩张,
扩张不了,不予规范”的困境
据小巴了解到,立法方面,去年全国人大准备落地。消息传到浙江卫健委后,立即开展联合调查,也发现这个行业的确存在诸多不规范。但是,考虑到全国范围内只有6000—7000家月子中心,还是小了点。最终的决定还是:继续往后推。
行业规模不够大,成了地方推迟规范行业的理由。
而这与当前存在的弊病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缺乏规范,是行业鱼龙混杂、乱象丛生,以及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巴|揭秘月子中心的草莽江湖
文章插图
月子中心 的 护理人员在 指导产妇 做 产褥 操
具体来说,由于缺乏规范,标准化建设困难,导致月子中心扩张复制缓慢。在没有一套行业标准可以遵循的情况下,加之主流的模式是以月嫂服务为主——月嫂尽管经验丰富,但年龄较大、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标准化困难。
营销模式单一,获客缓慢。月子中心一般较少大面积在互联网和线下渠道等公域渠道投放广告。对于甲乙方双方来说,该行业缺乏规范、风险性高。而且,公域流量的客源,一般与月子中心缺乏共识和信任基础,契合度较低。
“转介绍”是月子中心主要的获客方式。以妈咪呗呗为例,其每月签约客户转介绍的比例在50%—60%。
夸张点来说:没有规范,难以扩张,扩张不了,不予规范。
当前来说,月子中心更重视宝妈们坐月子观念的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据德邦研究院,2019年月子中心顾客月收入在5000—15000元的占比超过55%。可见,一部分人尽管收入不高,但也愿意承担相对昂贵的月子中心消费。
小巴|揭秘月子中心的草莽江湖
文章插图
图源:德邦证券《月子中心-行业深度:母婴蓝海东风至,渗透红利正当时》
跟小巴同行的90后女同事还没结婚,就已经有去月子中心的打算。“怀孕那么辛苦,坐月子就应该享受一下”,她如此说道,有些乐观。
【 小巴|揭秘月子中心的草莽江湖】[本文作者吴晓波频道,i黑马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wuxiaobopd)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