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南宋:历次北伐,为何总会沦为失败?


南宋|南宋:历次北伐,为何总会沦为失败?
文章图片

南宋|南宋:历次北伐,为何总会沦为失败?
文章图片

南宋|南宋:历次北伐,为何总会沦为失败?
文章图片

南宋|南宋:历次北伐,为何总会沦为失败?
文章图片

南宋|南宋:历次北伐,为何总会沦为失败?
文章图片

南宋|南宋:历次北伐,为何总会沦为失败?
文章图片

南宋|南宋:历次北伐,为何总会沦为失败?
文章图片

南宋|南宋:历次北伐,为何总会沦为失败?
文章图片

南宋|南宋:历次北伐,为何总会沦为失败?
文章图片

本期主创
策划:邓玲玲
脚本:令狐小跑
编绘:朱彦
官方微博:@铲史官漫画
原创漫画 欢迎分享
话题聚焦:为何南宋的处境如此尴尬?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南宋的关键词就是软弱、被动、挨打 。但以军事实力著称的蒙古,也花了四十余年之久,方才灭宋 。虽然如此漫长交战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蒙古政权内部斗争的影响,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南宋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孱弱 。
在骑兵、人数等方面,南宋自然不及蒙古,但从经济、科技、文化、政治等方面综合来看,南宋的实力不容小觑 。南宋政权转移到了南方,经济重心随之从黄河流域南移到了长江流域 。
较为湿润温暖的气候,以及水道纵横的地理条件,为南宋的商业、运输业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国土面积被大幅压缩,倒逼农业往精耕细作、提高产量、发展技术等方向迅速发展 。南宋的梯田、水田技术非常先进,稻麦二熟,将气候条件与土地利用到了极致 。特别是太湖一带,产量很高,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名 。
早在北宋之时,各地就已经大力兴修水利,这也为南宋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南宋,水利工程的重心从“修建”转为“维护”,制定了“大型、中型水利官修,小型水利设施民办公助”的维护体系,令水利设施更为持久 。而南宋并没有将着力点都放在农业上,南宋时期,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农商并重、市坊合一 。
商业发展十分迅速,甚至在税务占比上一度超过农业 。南宋的科技发展,并不仅仅在农业科技,由于水路发达,南宋造船技术在北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指南针的发明,也大大提高了远航海船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冶铁技术的提高,火器“突火枪”的发明,也为南宋军事实力带来了一定装备优势 。
由于战事频繁,南宋不断在繁荣发展与多灾多难之间左右横跳,这种不稳定的大背景,在影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令南宋文学、文化有别于北宋 。南宋的诗词,很多都带有国仇家恨的烙印,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甚至李清照,都曾在作品中描写战争时的所见所闻,并抒发悲愤的情感与心中的壮志 。
相对而言,南宋文化思想也比北宋要内敛、务实 。程朱理学的成熟,虽然中间遭受过“伪学”波折,但理学仍然辐射至北方地区,并逐渐占据封建正统思想的主导地位 。正因为南宋经济曾有过比较稳定的时期,科技发展迅速,尤其是航海与军工科技发达,百姓也大多心怀爱国思想,不肯屈服,才令南宋成为了蒙古军队面前最硬的那一道墙 。
但尴尬就尴尬在这里——南宋虽然难啃,但整体而言,在军事上依然十分被动,数次北伐都没得到好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是缺乏长远稳定的国策 。
瞬息万变的战局,给南宋朝廷以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意志十分坚定,胸怀雄才韬略的雄主,才能顶住压力,提前设想,将大策略稳定下来,而不是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 。可惜,南宋历代帝王,包括后来独揽大权的独相,都没有这样的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