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南宋:历次北伐,为何总会沦为失败?( 二 )


大部分文臣由于军事经验的匮乏,也无法看透战局,力挽狂澜,只能分为几派,争辩不休 。但与此同时,两宋重文轻武,武将地位低下,不被重视,军事经验丰富的武将们,却没有话语权,即使如岳飞这般善战将才,也很难参与到核心决策中 。
朝廷在和与战之间左右摇摆,打乱了将领们的战略部署节奏,刚打下的城池,转头上面和议,又送回金国了 。再加上像岳飞这样的冤案在前,令众多武将再也不敢出头冒尖 。朝廷的策略不断更改,下面的武将只能被动从命,导致南宋的对外军事,就如墙头草般随风而动 。
其二,是军队人数不足,发展不均衡 。
南宋军队人数在十万左右,而金国与蒙古国土广大,兵将人数高于南宋 。在宋蒙之战时,蒙古就曾使用人海战术击败宋军 。而马匹的不足,也限制了南宋骑兵的发展 。因此,南宋最占优势的是水战,平原战比较吃亏 。在抵御战时,宋军有南方水道为依托,往往能够获胜 。但主动北伐,则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除非像岳飞这种打法灵活、擅长奇谋的将领带兵,否则北伐极难取胜 。
其三,钱的问题 。
南宋朝廷腐败,贵族花销巨大,与此同时,由于国土面积骤减,人数和田地都大幅减少 。虽然南宋发展了梯田等农业技术,但税收依然大不如前 。再加上长期处于战争之中,军费耗资巨大,还要缴纳巨额岁贡、岁币、赔款,因此军费常常供给不足 。
以致于部分军队不得不采用义兵制,甚至以贩私盐等方式自行筹钱 。即便如此,军队还是经常发不出薪水,宋高宗时期,就出现过军人衣不蔽体的情况 。南宋覆灭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局势等因素共同导致的,无法归咎于某个帝王或某个决策 。
参考资料
【南宋|南宋:历次北伐,为何总会沦为失败?】(元)脱脱《宋史》蔑里乞、(元)脱脱《金史》、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