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方|骗商家、坑用户、价格涨得没道理,谁来拯救共享充电宝?( 二 )


据介绍,某充电宝租借完成后,小程序均会推送诸如“砸出大红包、赠送话费、领取赠险”等广告,诱导用户填写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地区、地址等。
品牌方|骗商家、坑用户、价格涨得没道理,谁来拯救共享充电宝?
文章插图
但实际上,从业内人士口中得知,这些奖品“根本不存在、不可能抽到的”。这本质上就是一个获取用户隐私的工具,然后会卖给保险、教育等中介机构,为他们提供销售线索。
这一方式下,共享充电宝品牌方会根据打开页面的人数或是填写信息的人数,拿到相应的广告费用。
坑用户、骗商家:一线代理商的生意经
为证实上述问题,深氪新消费(ID:xinshangye2016)约聊了一位在共享充电宝行业辗转了几家公司的朋友阿盖。
其表示,关于个人隐私的交易问题,业内知名的仅有街电曾被媒体报道过,其他的都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品牌。
“在这个行业里,品牌商对于商家和用户的服务本质上没有问题,他们主要向代理商销售充电宝和提供后台运维,更多行业黑幕都是一线代理商做出来的。”
首先是骗商家。
行业最具潜规则的,就是代理商为街边商户设置的虚拟后台。
在中国新闻周刊的一次调研中发现,有商家反映自己符合分成比例为50%的商务条件,但当商铺出借一笔5元的订单时,自己并没有拿到2.5元的收益,而是2元。
而客服的回应是,公司提到的分成比例会根据单量浮动,订单量越高分成比例就越多,但每笔订单都会扣点。具体为什么扣点、扣点比例等,该客服没有做更多解读。
品牌方|骗商家、坑用户、价格涨得没道理,谁来拯救共享充电宝?
文章插图
对于这样的现象,阿盖的解释是会有个税的代扣,但这是在月度固定日期的综合结算中才会显示。从案例看来,这应当是代理商的虚拟后台出了Bug。
据他介绍,共享充电宝品牌商都会给代理商承诺一定比例的分成,比如三七开、四六开等。但代理商再去找商户谈时,自己中间需要赚钱,所以在同样营收下,商户看到的分成数据已经被代理商做了手脚。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商户手机上的后台,并不是品牌商提供的后台,而是代理商制作的虚拟后台。
同样10元营收,代理商分得7元。但这笔钱不能让商户看到,代理商给到的后台里,只有4.9元,也就是7元的70%。
但这个虚拟后台最容易做手脚。订单量较多的商户,他无法注意到每一个订单的数据反馈,在这种情况下,代理商就会在后台篡改数据以谋取利益。
其次是坑用户。
品牌、代理商、商家,各个环节的利益关联,都来源于用户的一笔付款。作为一线经营者,大代理商如何让用户掏更多的钱,成为了行业成长最关键的一环。
常用的套路是,让用户使用时长更久一点。
一般,代理商配发给商户的共享充电宝都会比充电仓多几个。比如一个12仓充电设备,商户会拿到15个充电宝。
一旦用户租借取走之后,代理商就会要求商户将多的充电宝放入充电仓。而当用户前来归还时,就会发现满仓充电,没有可以归还的地方。
这样一来,他就必须寻找其他归还的地方,从而拖延了租借时间。
在KTV、酒吧等人流集中的地方,共享充电宝的价格也会从普通的两三元每小时涨到10元以上,全天最高费用也会从20、49等价格,上升到99元等。
在这种场景下,甚至有代理商故意屏蔽掉充电宝SIM模块,导致喝醉酒的用户一直还不上,最终只能到第二天返还。
品牌方|骗商家、坑用户、价格涨得没道理,谁来拯救共享充电宝?
文章插图
这样一来,代理商就能够拿到最高费用。据阿盖表示,这些操作几乎在每个品牌都会出现,这也是代理商赚到钱的不二法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