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消失的苏宁菜场:社区团购的"苦旅"继续( 二 )


现在,资金流危机得到初步缓解,苏宁又能在社区团购赛道卷土重来吗?
卷土重来?要重回社区团购战场,苏宁手里有什么牌?
如前所述,苏宁旗下实体业态众多,尤其是在全国布局超千家的苏宁小店,在选址上基本都毗邻小区,对于苏宁触达社区场景极有优势。
另外,在全国县市布局超8000家的苏宁零售云店,已经成为苏宁攻坚下沉市场的重要力量,而每一间独立的门店,又是一个吸纳下沉流量的入口。
论开店,苏宁确实有实体零售的底子在,门店本身又构筑起新的交易场景;但之于社区团购业务,开店能力并非是最核心能力。
实际上,社区团购需要的不仅是流量和场景,最终考验的还是供应链、履约和运营能力,其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供应链源头直采和履约社会化协作。
实现并贯彻上述两大要素,需要平台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加大投入;而在互联网巨头入局社区团购后,各家平台的投入力度更是水涨船高。
不断提升的游戏门槛,对苏宁而言是道大难题。
如果做大有难度,做小是否有可能?正如前述消息人士表示,苏宁正在探索区域团批业务的可能性。
团批平台的商业模式简单,社区团长集中小区消费者的订单,提交给供应商,后者以销定采、直接向团长发货,双方赚取销售价差。
团批模式体量轻、利润空间大,有稳定供货渠道的平台或门店,能在区域市场快速实现盈利;上海一家名为“十全海鲜”的实体店,就在当地合作了800多位团长,并直接向他们供货,利润率能达到20%-30%。
在社区团购赛道上,相比于投入门槛已经被无限抬升的平台型模式,团批市场投入小、风险低,在区域内可以快速复制;从业务体量上看,适合现阶段的苏宁易购来试水。
而在整体策略上,对于社区团购赛道,苏宁不放弃、但也不会冒进。
无论是早前的新零售浪潮,还是苏宁菜场的先行试水,苏宁对新业务的策略往往是“跟随不掉队”,在投入上不冒进、不追求绝对的市场份额,在扩张上更为稳健。
如今,经历过艰难的债务危机后,苏宁在新业务扩张上或将更为稳健,以“小而美”的团批业务切入竞争激烈的社区团购赛道,保存实力、稳健推进,这也不失为社区团购的“苏宁模式”。
只不过,社区团购将是一场苦战,苏宁能坚持到最后吗?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