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杀疯了的阿里、美团和拼多多,电商流量战后有真壁垒吗?( 四 )


我们以社区团购为例:对于已有的存量电商平台而言,流量内卷之下,与其花大价钱引诱用户买其他商品,不如培养出用户的“买菜”习惯,在长线竞争中,用重履约模式打造出用户的使用粘性,让高频购物场景能够自负盈亏,同时打造出自己的流量蓄水池。
这样不仅长线能够守住自身流量池,避免出现类似流量集体迁移的风险,降低长线的买量和获客成本持续拉涨预期。
同时在战略张力上,这种高频刚需能够建立壁垒的生意,可以用高频打低频的交叉销售玩法细水长流尝试开拓边际,去渗透低频生意。
这种玩法玩成功之后量化到财务上,以美团的酒旅业务为参考,大致如下图:
电商|杀疯了的阿里、美团和拼多多,电商流量战后有真壁垒吗?
文章插图
美团用一个100万日活的重履约骑手队伍,把高频的外卖和到店业务做成了具备单体盈利能力的业务,接着用高频打低频模式,场景顺延至本地酒旅,美团酒旅的流量来源于本身能够自我盈利业务的高频到店/到家业务,因此没有流量成本。
但对于携程而言,缺少自带流量的高频交易业务,携程销售与市场费用常年徘徊在25-30%之间,而且随着流量越来越贵,流量成本高企,还是持续侵蚀携程的利润率预期。
也因此如此,从长期视角来看,海豚君认为,社区团购如果能做到单体盈利,那自是再好不过,但即使是盈亏平衡,抑或是微亏,对于实物电商平台而言,都是一笔完全算得过来的生意模式。
五、小结
但是就三季度而言,由于消费下行周期促销季表现会更好,三季度下半年的相对淡季,夏季社区团购经济性上在恶化,各家平台的支出大头还未明显削弱,因此四季度的电商更值得期待。
同时,结合长线竞争格局利好重资产平台的逻辑,和短线消费下行利好必选品类+性价比电商平台的双线逻辑,海豚君在电商板块优选标的顺序是京东>美团>拼多多>阿里。
下篇,海豚君会以更细的维度分析电商板块的个股,敬请期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