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型|关于个人IP,这篇文章讲透了( 二 )


3)伙伴型
这种IP的价值在于让用户感觉到你的真实性,在运营之初,必须把形象设计做到贴合大众。也就是IP本身代表的就是这个领域中有需求的群体,粉丝可以在IP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所以伙伴型IP的运营之初,用户画像就非常重要,必须找到精准的用户画像,在由此来确定IP的具体形象。如果IP跟粉丝群体不契合,那就会造成粉丝心中的认知错位,也就不会对IP有太大的感受。
伙伴型IP的运营根本在于成长见证和内容。这类型的IP并不需要背书,因为IP本身的成长就是最好的背书,在加上IP本身就代表了粉丝群体,那么自然会让粉丝看到IP的价值。
而内容是伙伴型IP的价值呈现,不仅要让粉丝看到成长,也要让粉丝看到如何成长,以及成长的方法,这是粉丝对IP的期待。
4)分享型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IP玩法,说白了就是质量与数量并重的内容输出。只要有毅力堆个几百条内容,那么这个账号基本上也就能起来了,对于机构或者矩阵来说,这也是最容易做的模式。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这种IP类型很难形成高客单价,因为量大一定会让用户感觉到廉价。但是在没有任何背书的情况下,大量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成了IP成长的唯一方法。
共同认知
简单来说,就是让所有粉丝,至少绝大部分粉丝都认为你是某种形象。形象的塑造并不只是单账号内容输出就可以完成,也需要通过IP联动、直播、其他媒体平台曝光等形式共同塑造IP的具体形象。
上述所说的虽然也是内容,但是跟日常的内容运营并不是一个模式,如果内容把控能力不足,那么就容易使得粉丝对IP形象产生动摇,甚至否定原本的IP形象。
而且对于粉丝来说,每个粉丝之间存在着信息差异,如果没有足够的内容把控能力,就会让不同的粉丝群体对IP产生不同的认知。
粉丝对于IP有不同的认知,那么粉丝为IP付费的转化模型就会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账号数据很好,但是变现困难的原因之一。因为粉丝对于IP的认知不同,使得每一次进行转化时所能针对的粉丝群体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基数不大成交量定然上不去。
个人IP的演进个人IP的运营模式和内涵一直处于发展中,一直到现在仍然在迭代不同的玩法。现在对于个人IP的发展阶段众说纷纭,但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里以个人IP的增长驱动为划分,大致分为:背书驱动、内容驱动、模式驱动等三个阶段。
背书驱动
在个人IP的发展之初,塑造个人IP的落脚点为IP本身自带的背书。也就是通过不断包装和强化IP的背书,去塑造IP形象。
在这个阶段,内容能力和运营能力并不强,粉丝群体与其说是为IP付费,不如说是为IP背后的背书付费。因为背书的存在,让用户感觉到了价值并且产生可以在IP身上持续获得价值的判断。
但这种模式说白了就是用爱发电,只是被透支IP本身的价值,而且增长空间十分有限。当粉丝不再为IP的背书买账时,那么IP就变得没有任何价值。
内容驱动
当背书不再成为IP的增长驱动时,就必须通过内容手段来进行价值输出,让粉丝感觉到IP的价值。而且很多靠背书驱动的IP本身的内容创作能力差强人意,呈现效果也并不好,所以开始重视内容的价值。
内容本身也是IP的价值载体,通过内容才能让用户感知到IP的价值到底在哪,可以理解为内容就是IP的价值呈现。甚至当背书不再被粉丝所买单时,内容就成为了背书的背书。
这就是为什么在众多平台中,口播类型的个人IP涌现的原因,都希望通过内容的形式来打造个人IP,背书难得,内容易得,内容成了新的财富密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