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品牌营销:从一见钟情的触电模式到日久生情的抗疲劳模式( 二 )


这就像恋爱模式中的日久生情。
比如微博营销时代,不能做传统广告的杜蕾斯,靠不断输出优质内容,积累了一批铁粉,又靠粉丝运营策略(每周选出“最粉丝”,这是社交媒体时代最早的粉丝运营策略的品牌之一),维持了粉丝的忠诚度。
杜蕾斯并没有做过什么大覆盖的大创意,而是靠一个个小创意逐渐塑造了自己的品牌个性,形成对消费者的影响。
这样的案例在今天很多,虽然不如当年杜蕾斯那么瞩目,但每个这么做的品牌都试图从先做一小部分人喜欢的内容,吸引一小部分人群开始,日积月累,逐渐扩大影响力。今天,大部分的营销都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而需要持续地有效触达和沟通,对于消费者,也需要持续提供内容和价值,一点点地对他们形成影响。
创意|品牌营销:从一见钟情的触电模式到日久生情的抗疲劳模式
文章插图
今天可以说,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表白,只有天长地久的感动。
那么是不是在小创意时代,大创意就完全没机会了?也并非如此,就像我在《再见,Big Idea》中说的,小创意的价值即便在今天也无法代替大创意。
它们通过对社会、人类的洞察,产出具有社会价值的内容,能够塑造品牌的形象,为品牌带来更长远的价值。它带来的是对品牌性格的塑造,对社会文化的引领,对消费者消费倾向的引导,对品牌溢价的提高,对长期收入的促进,这个价值不能用月甚至年来衡量。
创意|品牌营销:从一见钟情的触电模式到日久生情的抗疲劳模式
文章插图
三、如何做好日久生情的营销正确的营销方式,是将大创意和小创意进行有效的组合和配比,这是碎片化时代,更有效的“抗疲劳”营销方式,具体来说应该是如下的解决方案:
1. 以泛中心化对抗碎片化在当今的营销环境下,品牌与消费者日久生情固然是解决之道,但品牌对于消费者的第一印象依然重要,日久生情的前提是,首先要保证品牌跟消费者有一次接触,且是正向的,如果第一次的接触机会都没有,就更谈不上日久生情了。
这时候,中心化媒介依然发挥作用,因为它能保证品牌在最大概率上接触消费者。但如今已经没有上世纪90年代央视那种中心化媒介了,因此用媒介组合形成中心化极为重要,我将此称为泛中心化,这是对抗碎片化的有效策略。
近年,有些自媒体提出双微一抖一分众+央视的概念,有泛中心化的意思。
我认为,泛中心化就是在消费者的信息获取渠道线上+线下实现全覆盖,以保证对于消费者的有效触达。在当下的环境下,基本上双微一抖+央视+分众的矩阵,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有人可能会说,覆盖这么多媒体得多么财大气粗才行?事实确实如此,这种营销方式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收益也是可以保证的。你可以看看市面占据优势地位的品牌,他们基本上都是这么做的,比如可口可乐、淘宝、农夫山泉、伊利等等。它们的大型Campaign基本覆盖了TV+分众+双微一抖的线上线下渠道。
新消费品牌也有这样的案例,比如近期小罐茶做的“记在心里的名字”,将长片覆盖了上述所有渠道,形成了一次有效的抗疲劳传播。
创意|品牌营销:从一见钟情的触电模式到日久生情的抗疲劳模式
文章插图
2. 以重复对抗遗忘营销的天敌是遗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几乎是与信息出现同时发生的,并且是先快后慢。一般来说,当消费者看到一个广告应该遵循这个规律,消费者对广告的遗忘速度在最初阶段很快,但越往后就会逐渐减慢,到了一段时间之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创意|品牌营销:从一见钟情的触电模式到日久生情的抗疲劳模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