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硅谷明星无人车公司Aurora冲击IPO,自动驾驶募资与烧钱赛跑( 二 )


您别说,还真行。在无人驾驶眼中,运输卡车和载客车辆工作原理是基本相通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并且与我们的日常驾驶经验不同,卡车不仅不会因为体型大而更危险,反而是更简单。卡车主要的应用场景是长途运输,相比于人多路杂的城市路况,相对封闭的高速路场景简单,对于自动驾驶的要求远不如载人苛刻。
Aurora Driver在自动驾驶技术通用系统上延续了Waymo的战略。硬件系统上,Aurora全套配备激光雷达、摄像头、高精度地图,并通过采用传感器“冗余”的策略保障安全性。但在路测情况上,Aurora与其他无人车公司还有着不小的差距。目前主要的方式是依靠模拟仿真虚拟路测,里程数为380万公里。而据亿欧智库《Waymo公司案例研究分析报告》显示,Waymo的实测里程为2000万公里,模拟驾驶更是超过160亿公里。
烧钱|硅谷明星无人车公司Aurora冲击IPO,自动驾驶募资与烧钱赛跑
文章插图
(图自《Waymo公司案例研究分析报告》 报告制作:亿欧智库 数据源自:加州车辆管理局《Autonomous VehicleDisengagementReports》)
除了实况路测之外,无人驾驶卡车的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一些问题。由于卡车的体积重量与轿车不同,所以对于卡车也有许多新的技术要求。
首先是卡车的重量问题,一辆满载的重卡在时速100公里的速度下奔跑,它的刹车距离为100米,是普通轿车的2.5倍。其次是长度问题,卡车的长度决定了需要的换道时间更长,将近两倍于轿车。这就要求卡车的传感器探测更远、反应更迅速。并且卡车作为载重工具,其重量变化大,从空载的16吨到满载的49吨,其中差距达到300%。而轿车从2吨到2.5吨,只有25%的差别。如何根据不同的重量来提供不同程度的动力,也是自动驾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除了汽车自身的技术问题,无人驾驶卡车还要面临车外问题。例如,如何解决长时间行驶导致的轮胎过热问题,停车降温如何保障货物安全,还有怎么防范“油耗子”,都是除了无人驾驶技术之外,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不仅是Aurora,整个重卡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还需要一些时间。
前景一片光明,盈利却一片昏暗无人驾驶的三条主流赛道分别是:乘用出行,卡车货运,本地配送。其中乘用出行的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约为5万亿美元。其次是卡车货运,全球市场规模4万亿美元。本地配送市场规模则大约在4000亿美元左右。
那为什么货运卡车成为商用化首选?
乘用轿车虽然市场规模大,但相比于运货的卡车,实际落地要更为复杂。作为对人服务的乘用车,不仅要外在美观,还要内在舒适。并且,卡车货运能先于乘用出行最重要的一点是,效益。
对于卡车货运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考量在于运输成本。满帮集团的高级副总裁苗天治就曾指出:“在车辆的5年使用期中,购车成本只占26%,燃油费、通行费、保养、轮胎、保险、维修保养等费用占到了74%。”而在运输成本中,人工与燃油成本占比超过一半。其中燃油占比大概在30%~35%之间,每天耗油300升以上。中国人工成本占15%~20%,美国则在30%~35%左右。可以说人和油就是最大的成本。
并且卡车司机还面临着严峻的司机缺乏困境。《经济日报》就曾报道称,中国卡车司机缺口达1000万人,这一情况在同样是卡车货运大国的美国也一样严峻。
烧钱|硅谷明星无人车公司Aurora冲击IPO,自动驾驶募资与烧钱赛跑
文章插图
无人卡车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能满足货运公司的用工需求。并且还能显著降低成本,这个成本不仅包括企业用人成本,还包括司机休息带来的效率成本,不规范驾驶带来的事故成本,不良驾驶习惯带来的油耗成本等等。通过无人驾驶系统,货运公司每辆车的使用成本将有效下降40%以上。正是如此巨大的降本增效空间,让无人驾驶公司看到了商业化落地的广阔前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