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刷单、烧钱:巨头押错社区团购

编辑导语:社区团购赛道发展至今已经涌入了许多玩家,一方面,用户规模的增大让企业看到了商机与本地生活赛道的发展前景;但另一方面,企业也应当考虑如何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经营氛围。本文作者就社区团购的发展做了解读,一起来看一下。
从去年风靡市场到今年成为众矢之的,社区团购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社区团购成为了互联网争夺消费赛道的主战场。为了在本地生活赛道占得先机,各大互联网巨头可谓疯狂“撒币”,美团、拼多多、滴滴纷纷入局。另一方面,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和盒马鲜生业务量猛增,生鲜电商如火如荼。本地经济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香饽饽”。
然而,不正当价格竞争等乱象丛生,2020年末开始,有关部门对于社区团购不正当竞争多次警告,出台各类政策遏制社区团购低价倾销、阴阳合同等乱象。无独有偶,6月1日,某头部互联网公司社区团购平台的九江中心仓,供应商也“揭竿而起”。一群粮油经销商拉起了一条白底黑字的横幅,上面写着“杜绝平台低价倾销,给供应商基本利益”。
今年5月底,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剑指社区团购乱局,整个行业也从战火连天逐渐“哑火”,对于这一产业的前景也被多次质疑。前期激烈竞争中,本地市场被巨头以高价瓜分,但在经营模式和盈利渠道方面,社区团购并没有给资本和市场交上满意的答卷。“亏损”成了各个业务部门的代名词。
全员内卷之下,是时候重新审视“社区团购”了。
一、烧钱换增长
巨头为何纷纷涌入社区团购赛道?
疫情只是本地赛道的催化剂。2016年,社区团购的概念就被提出,在最初的三年发展却相对缓慢。在线下零售沉寂的2020上半年,本地电商需求“爆发”,加速了社区团购的发展。
中国市场互联网流量竞争白热化,才是缔造社区团购大战场的主要原因。
借着互联网东风发展起来的各大互联网巨头,始终没有实现某个战场的集体正面交锋。电商赛道赛道内,拼多多奇袭阿里和京东,出行赛道上,滴滴和高德难分伯仲,本地生活赛道里,美团和饿了么旗鼓相当。在这些赛道之外,不同领域的巨头很难对其他赛道的企业在明面上剑拔弩张。社区团购打破了这一规律,并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场门槛较低的产业之一。
6月21日,有消息称韵达旗下溜达商城社区团购业务上线,足以证明社区团购对于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吸引力依然有增无减。
基于半熟人关系下的拓扑型零售,社区团购也是社交网络时代下爆发的新型零售方式。这也意味着,社交的优势能带来先机,物流的优势也能被激活,而电商主体的成熟度或许也是制胜法宝。这些要素也使得社区团购成为唯一一个各家互联网巨头都可以入局的战场。因此,做电商的也入局了,做外卖的也入局了,做快递的也入局了。
入局门槛虽低,却并不意味着赛道的竞争小。相反,在低入局门槛背后,社区团购的竞争远比其他赛道激烈。
依托着电商的优势,阿里和拼多多孵化的十荟团和多多买菜,在社区团购名列前茅。天猫超市的经验也能很好辅佐阿里发展本地经济,强大的物联网也是十荟团的最强后盾。多多买菜则是得益于拼多多固有的团购模式,发展社区团购成为电商本地化的必然结果。
美团也是本地赛道的有力竞争者。美团在本地生活领域有着先天的优势,前期已经形成消费者——骑手——商家的本地网络,加强供应链并合理设置团购机制就可以轻松的把社区团购激活。因此,美团优选在社区团购赛道也名列前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