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任务管理工具只用来“提高效率”?这样做的企业亏大了
编辑导语:作为一名B端产品经理,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如何提高自己的任务管理能力?作者分享了一个任务管理工具的实践与应用,并思考如何将这款工具的价值最大化。
文章插图
任务管理工具是B端产品的重要分类,在组织协作中承担着“路线图”和“时间表”的作用。笔者最近负责的项目,是为某投资机构设计落地一款任务管理工具。本文将从任务管理工具的定义、产品形态入手,结合实践案例,思考这款工具如何承担“效率工具”的作用,以及对组织发展的更大价值在哪里。
一、何为“任务管理工具”1. 定义任务管理有很多形式。在纸上列下每天要做的事情,可以视为任务管理工具的MVP形态。
智能设备上的软件和应用,则赋予了任务管理这件事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如任务的可视化管理、时间提醒、周期任务以及团队协作等衍生场景。
在调研了国内外竞品之后,我将任务管理工具的常见功能模块进行了梳理:
文章插图
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为任务管理工具总结一个定义,也框定本文的讨论范围:单个或多个用户,实现对离散或相同主题待办事项的创建、跟踪以及相关信息记录的工具。
2. 产品形态从上一部分可以看出,任务管理工具的使用场景可以分为“个人”和“协作”两大部分。
其中“协作场景”又可以分为两类:个人任务通过权限分享转化成的协作任务;项目制的多人协作。由此可见,“个人”和“协作”无法在任务管理工具中严格拆分。
不同的产品,在场景适配上会对这两个场景各有侧重。比如滴答清单更重“个人”场景,Teambition则主打团队协作。
但仔细观察这些产品,会发现他们都具有兼容两种场景的能力。
当前市面上的任务管理工具,从产品形态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1)传统的看板式协作
代表产品:Teambition、Worktile、 Trello、Plan(微软Teams应用)等
这类产品的原型,脱胎于日本精益制造的“看板管理”形式,其核心理念是将任务以看板的形式展示出来,以可视化的形式实现协作中的信息同步,从而提高协作效率。
文章插图
(2)多维表格
代表产品:飞书多维表格、Vika等
这类产品形成于“低代码”趋势下,将传统产品中藏于后台的数据库直接展示到前台。
信息以更密集、更结构化的形式展示给用户。
用户可以直接查看、编辑数据;定义判断条件,替代传统数据库中应用的sql语句,实现数据筛选与查询;通过赋值公式,实现不同表格中的数据透视与关联。
文章插图
2. 任务管理工具提供的价值(1)解放大脑
这是任务管理工具最原始、核心的作用。
人们通过工具,将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并用各种形式进行展示和处理,从而为大脑腾出时间和空间去做需要深加工的议题。
(2)提高效率
个人场景中,任务管理工具主要通过对待办事项的优先级排序,实现效率提升。
协作场景中,任务管理工具则主要通过优化信息同步的方式,实现效率提升。
(3)信息沉淀
“百度搜索之父”俞军,曾在其产品方法论中提到:
只有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效率由于市场提供同等产品的效率,企业才可持续。
企业积累的共同知识越多,企业内组织效率就越高。
共同知识是企业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本源。
推荐阅读
- 迅销集团|新疆回应“山姆下架新疆产品”:劝相关企业不要割自己肉贴美国脸
- 企业|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 封号|亚马逊新CEO上任,中国电商成重点封号对象,企业半年亏损7.4亿
-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 工具|企业微信新版本发布,腾讯产业互联网效率工具实现一体化
- 安全|“网络大流感”ApacheLog4j2漏洞来袭“云上企业”如何应对?
- 微信|企业微信最新数据:活跃用户数量为 1.8 亿
- 信息页|企业微信4.0重大版本正式发布:支持微信客服、视频号
- 腾讯|企业微信跳出舒适圈
- 智能厨房电器|正力控股(08283):拟成立合营企业 开发智能厨房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