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湘军领袖刘坤一与晚清政局( 六 )
为探明实情 , 他电询户部尚书鹿传霖:“窃思采用西法 , 见诸上谕明文 。鄙意此后一线生机 , 或思自强 , 或图相安 , 非多改旧章 , 多仿西法不可 , 若不言西法 , 仍是旧日整顿故套空文 , 有何益处?不惟贫弱 , 各国看我中国 , 乃别是一种顽固自大之人 , 针不以平等与国待我 , 日日受制受辱 , 不成为国矣 。”(《张之洞全集》 , “致西安鹿尚书” , 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初九日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1998 , p8506)鹿传霖回电解释道 , 变法诏书 , 是他与荣禄建议的 , “上亦谓然 。至应如何变通 , 总期实事求是 , 决无成见 。来教谓第一力扫六部吏制 , 深合鄙衷 。及今曹署焚荡之余 , 尤为机可乘而制易改 。然腐儒固执 , 宵小不利 , 阻挠必多 。将来想有助略相(作者注:荣禄)极力主持 , 惟当切实行之 , 逐渐变之 , 总期除弊兴利 , 似不必拘定西学名目 , 授人攻击之柄 。”
张之洞从王电中略见端倪 , 圣意虽主变法 , 但碍于国情 , 多变西法 , 必授人以柄 , 遭到腐儒和保守官僚的阻挠 , 但不变西法 , 新政必流于形式 , 难见实效 。张之洞力主“大变西法” , 他认为“欲救中国残局 , 惟有变西法一策” , 他想在覆奏中体现自己的主张 , 但又不愿独自承担政治责任 , 如果与东南各省督抚串通一气 , 统一口径 , 以联衔的形式公同覆奏 , 各自承担的政治风险将会小很多 。
其实 , 联衔会奏也是刘坤一的主张 , 在覆奏一事上 , 他要谨慎得多 , 上谕刚一颁布 , 他就致电张之洞 , 希望张先拟一份大纲 , 提出大体一致的改革建议 , 以便各省参考 。张之洞回电刘坤一并致电东南、西南督抚 , 主张联衔 。联衔会奏得到了各省督抚的同意 , 但由谁执笔?各省督抚均推刘、张执笔 , 刘、张自知责无旁贷 , 但又互相谦让 , 难免要推让一番 。
就在刘、张推让之际 ,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初三(1901.4.21) , 朝廷设立督办政务处 , 派庆亲王奕劻 , 大学士李鸿章、荣禄、昆冈、王文韶 , 户部尚书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 , 刘坤一、张之洞亦遥为参与 , “将一切因革事宜 , 悉心评议 , 次第奏闻” 。刘、张的身份又有了新的变化 , 不仅是议和大臣 , 又要承担起督办新政的重任 , 外交和内政 , 都要“遥为参与” , 这种身份已不宜于其他督抚联衔会奏 。
这时 , 袁世凯探得消息 , 致电刘、张 , 朝廷不愿督抚联衔会奏 , 似以单衔入奏为好 , 张之洞回电同意袁的意见 , 但希望他与江、鄂覆奏在主要内容上保持一致 , 以免歧见太多 。刘坤一接袁电后即致电张之洞 , 他表示 , 他省可以单衔入奏 , 但江、鄂必须联衔会奏 , 张亦同意 。于是 , 刘、张联衔 , 五月二十七日会奏《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 , 六月初四会奏《尊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 , 六月初五会奏《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 , 此即“江鄂会奏变法三折”
推荐阅读
- 意见领袖|产品经理视角下,意见领袖是怎么影响用户购买行为的
- 湘军|清朝一将领见城墙下青草颜色异常,下令用热汤灌进,随即惨叫四起
- 石达开|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中威望最高的领袖,为何在现实中人缘最差?
- 湘军|太平军为什么突然就打不过曾国荃了?
- 曾国藩|他是湘军第一猛将,火烧天地会,吊打太平军,曾国藩却不喜欢他
- 太平军|太平军和湘军到底谁更能打?这场双方名将尽出的对战,给出了答案
- 阿古柏|阿古柏匪帮占据新疆,装备上万英式步枪,不料湘军装备了德制大炮
- 陈胜作为农民起义的领袖 陈胜最后为何死在自己的车夫手里(图)
- 作为百万起义军的领袖,徐寿辉是被谁杀死的?(组图)
- 李连杰替身刘坤拍戏不幸离世法院判赔16万 李连杰:我加五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