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黄海海战:“世界第八”海军成绝响
文章图片
【海军|黄海海战:“世界第八”海军成绝响】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按原定作战计划,准备在黄海寻歼中国北洋海军 。1894 年9月17日,中日海军在黄海北部海域相遇,遂爆发了中国近代海军建军以来最大的一次海战,给中日战争尔后的进程带来了重大影响 。
1894年7月,中日两国军队齐集朝鲜,战争迫在眉睫 。7月中旬,日本海军主力舰艇在佐世保军港集结,成立联合舰队(由常备舰队和西海舰队合编而成,伊东祐亨任司令官),下分本队和第一、第二游击队 。7月23日,日本联合舰队从佐世保启航 。7月25日,日舰“吉野”、“浪速”、“秋津洲”于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和护航舰只,获得成功,使日本增强了战胜中国海军的信心 。
自此以后,联合舰队一直活动于朝鲜海域,一面掩护后续陆军和军械粮秣的海上运输,一面声援日军的陆路作战 。8月5日,日本大本营命令联合舰队搜索和击破中国舰队,伊东祐亨随即于8月7日率舰队从隔音岛出发,驶往黄海西部海面 。北洋舰队方面受李鸿章避战保船思想的牵制,自7月25日丰岛海战之后,只敢在大同江口和威海卫军港之间来回巡弋 。
后来,日舰窜至旅顺口、威海卫港外,威胁到沿海地区的安全,清政府于是在8月23日急令北洋舰队应在威海、大连湾、烟台、旅顺等处 “来往梭巡,严行扼守,不得远离,勿令一船阑入” 。此后,北洋舰队再未远巡,不出北洋一步,将制海权轻易让给日本,使北洋舰队日益陷入消极自保的被动局面 。
9月上旬,清政府鉴于平壤之战即将爆发,准备增派援兵 。为了争取时间,决定将驻防大连一带的总兵刘盛休所部铭军8营4000人由海道运至中朝边界大东沟登陆,再辗转前线 。9月15日,北洋舰队主力抵达大连湾,担任船队的护航任务 。
9月16日凌晨,丁汝昌率“定远”、“镇远”、“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 “平远”、“超勇”、“扬威”、“广甲”、“广丙”、“镇南”、“镇中”14舰及 “福龙”、“左队一”、“右队二”、“右队三”4艘鱼雷艇从大连出发,护送铭军,当日午后抵大东沟 。晚上,铭军上岸,到达目的地 。不过,此时,平壤已经失陷,铭军无法起到应援的作用 。日本联合舰队得知中国海军将护送陆军赴朝的消息后,伊东祐亨判断北洋舰队有可能在鸭绿江口一带,于是率军舰12艘于16日下午出发,向黄海北部的海洋岛航进,17日晨抵达该岛附近 。
日本这12艘军舰是:“松岛”、“严岛”、“桥立”、“扶桑”、 “千代田”、“比睿”、“赤城”、“西京丸”、“吉野”、“高千穗”、“秋津洲”、 “浪速” 。9月17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北洋舰队正准备起锚回航旅顺,发现日本舰队自西南驶来,丁汝昌即命令舰队启锚迎战 。日本舰队随后也发现了北洋舰队 。
北洋舰队开始成 “并列纵阵”(“定远”、“镇远”两舰居前),以每小时五海里的速度向西南方向航进 。日本则以第一游击队“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4艘速率最高的巡洋舰为先锋,伊东祐亨自乘旗舰“松岛”,率领本队“千代田”、“严岛”、“桥立”、“比睿”、“扶桑”跟进,12时许,又将“西京丸”、“赤城”移至本队左侧 。丁汝昌见日舰成“单行鱼贯阵”扑来,决定采取主舰居中的“夹缝雁行阵”(交错配置的双横队)应战 。但由于旗舰“定远”舰速度过快,“济远”、“广甲”等舰未能及时跟上,阵形因此成为半月形而类似“后翼梯阵” 。
推荐阅读
- 刘昌毅|淮海战役庆功宴上,刘昌毅将军当众掀翻饭桌,究竟是怎么回事?
- 日军|二战日军那些奇葩外号:陆军相互讥讽揭短,海军绰号中二招核
- 日军|为什么一个甲午海战,清政府就投降,没了海军可以打陆战啊?
- 清朝|原来清朝海军非常强大,几张老照片向你诉说真相
- 北洋|甲午速射炮五:北洋规避限购令大买陆用炮,海军速射炮却毫无着落
- 郭汝瑰|郭汝瑰回忆:淮海战役中杜聿明上中下三策无一可行,黄百韬三不解谁能解答?
- 崖山海战|关于崖山海战,这三个谜团至今无解
- 11 款新品一起发,联想机海战术来了
- 浪潮云|云厂商To G「打响」红海战
- 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中他为蒋介石举枪自尽,八年后蒋介石为他独子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