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云|云厂商To G「打响」红海战


浪潮云|云厂商To G「打响」红海战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产业家,作者 | 皮爷
门槛愈加高筑。在这个依旧蓝海的新战场上,单纯的堆IaaS设施已经不能构建足够的优势,基于业务的理解和运维正在成为头部云厂商的必修课。
政务云的风向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最先感知到水温变化的是云计算厂商。“今年和过去两年相比,政务市场的单子变得越来越少了。”负责某国内云厂商市场的一位认识告诉产业家,“而且很多单都是大家一起来参与,利润空间没那么大了。”
政务市场,在过去的两年里一直是各家云厂商重兵投入的高地。相较于企业市场,它的固有特点单体单量足够大,利润足够可观。如最早为了打响政务市场声量,腾讯就曾经以0.01元低价中标厦门市政务云。
各家的打法如出一辙,即首先通过打磨一个地方的政务标杆案例,进而辐射更多其它区域。几个耳熟能详的案例有,阿里云主要承接的浙江的浙里办、浙政钉,腾讯云承接的广东的粤省事、政务微信,深圳的i深圳,以及重庆的渝快办等等。
政务市场背后隐藏的是各家云厂商毫不掩饰的增长野心。即相较于利润低,付费意向弱的企业市场,政务市场可以给云厂商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8月5日,IDC发布《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2020》报告,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的总规模达到了270.6亿元,增长高达24.03%。
但问题也正在滋生。如文章开篇人士所言,在圈地跑马几年之后,当下的政务市场已然呈现出和之前不一样的发展路径。
首先是政务专属云的饱和,IDC报告对于这种变化同样有所记录。根据报告显示,政务云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基础设施已经达到一定的峰值,80%以上的地市和接近25%的区县都已经部署了自有的专属云。
“政务云基础设施的建设历经多年,目前趋于阶段性饱和。”IDC中国政府行业与智慧城市研究组研究经理詹墨磊表示,“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数据安全、PaaS上云、异构兼容将会是市场主旋律。”
这种变化也恰对应着云厂商传递出来的几个信号。比如阿里云、腾讯云今年先后宣布进行架构调整,其变化核心就是更多服务团队下沉到行业和区域,外部对一连串动作的解读是“强化在地方上‘铺人’的能力”。
从更大的背景来看,当下的政务市场显然已不同以前。多云架构、强运维、PaaS+SaaS、数据安全……相较于底层基础设施的搭建,如今的政务之争已然上移到云计算之上,即从“上云”到“用云”“管云”。
【 浪潮云|云厂商To G「打响」红海战】门槛显然愈加高筑。在这个依旧蓝海的新战场上,单纯的堆资源已经不能构建优势,基于业务的理解和运维正在成为服务者的必修课。
政务数字2.0时代正加速来临。
01 云厂商要打硬仗了一句话,在政务市场,云厂商要打硬仗了。
从当下的市场分布来看,政务云厂商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浪潮云、曙光云、华为云等传统IT厂商;二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基础电信企业;三是太极股份、神州数码等系统集成商;最后是以阿里云、腾讯云、京东云为代表的公有云IaaS互联网企业。
如今,政务市场更多的市场份额被前两类厂商占据。根据IDC发布《2020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华为云、浪潮和紫光位居2、3名,份额分别为32.2%、25.44%和13.19%。
为何前两类会成为香饽饽?
政务云大层面的政策背景是,前几年2019年,根据国家文件指示,要求地方政府减少自建数据中心,加大社会企业化采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