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朝鲜:甲午战争中的夹心国( 二 )
对于日本来说,吞并朝鲜、进占大陆早已成为既定战略,一直到18年后发动甲午战争,从未有所改变 。很快,日本也对朝鲜提出同样的要求,在仁川获得租界,和清租界仅一墙之隔 。在日本的进逼下,1885年清政府与其签订《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约定“朝鲜若有变乱或重大事件,清、日两国如果其中一国要派兵入朝,应先行文通知对方” 。这使得日本获得了与清朝在朝鲜问题上几乎平起平坐的权力,也为之后甲午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
日本的咄咄逼人、清政府的虚弱无能、朝鲜的首鼠两端,使得120年前的东亚国际局势空前复杂 。清朝-朝鲜这最后的藩属关系虽然依旧唇齿相依,但已然同床异梦 。
朝鲜内乱给日本可乘之机
“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 。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 。”这首在朝鲜广泛传诵的歌谣,是十九世纪末期朝鲜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的真实写照,这也成为朝鲜内乱、给日本可乘之机的根源 。
史学界公认,1894年爆发的朝鲜东学党起义是甲午战争的导火索 。1894年初,以全奉准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反抗压迫、揭竿而起,并于5月攻占全罗道的首府全州 。面对农民起义的燎原之势,朝鲜政权大为惊恐,不得不向传统宗主国清朝求救,借兵镇压“乱党” 。时任清北洋大臣李鸿章派直隶提督叶志超率兵2000余人赴朝鲜协助镇压起义军 。与此同时,依据1885年签订的《天津会议专条》通知日本 。而日本政府当即召开临时内阁会议,一致通过“保护驻朝公使馆和在朝国人安全”出兵朝鲜的议案 。
据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出版的《韩国史·清日战争和甲午改革卷》记载,1894年6月6日,日本派出先遣部队,6月9日在仁川登陆并直接向汉城进军 。就在中日两国陆续向朝鲜出兵时,在国内外政治军事压力下,6月11日朝鲜官军与农民起义军签订了《全州合约》,起义军宣布退出全州城 。此时外国军队干涉的理由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而清政府方面也提议中日两军同时从朝鲜撤军 。但日本非但不听从,反而单方面继续增兵 。到6月下旬,集结至仁川-汉城间的日军兵力已经多达8000余人,较驻朝清军已占绝对优势 。
与此同时,日本加紧对朝鲜政权进行威逼 。6月28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照会朝鲜政权,质问朝鲜是否仍然承认是清国的属国,并且限期回答 。6月30日,大鸟圭介再次照会朝鲜政权,提出了朝鲜行政、司法、财政、兵制、教育改革纲领,要求朝鲜方面在规定期限内拿出改革具体意见 。7月20日,大鸟圭介向朝鲜发出最后通牒,要其“废华约、逐华兵”,限三日内答复 。
尽管日本步步进逼,战争挑衅意图早已是暴露无遗,但清政府主管朝鲜事务的李鸿章仍寄希望于列强调停,和战不定,导致战机贻误 。直至7月中旬日本已经完成军事准备,编成联合舰队,才幡然醒悟,认识到战争已是不可避免,这才开始向朝鲜增兵,但为时已晚 。
据《韩国史》记载,7月23日凌晨,日军突袭景福宫(朝鲜王宫),挟持朝鲜国王高宗和闵妃,扶植了以兴宣大院君为首的亲日傀儡政府 。王宫的迅速陷落,也意味着朝鲜官军在整个甲午战争中几乎未能做出任何反抗,便成为日军的附庸,甚至为日军所驱使成为战争的“帮凶” 。而部分韩国史书也将在丰岛海战两天前发生的日军入侵景福宫事件作为甲午战争的起点 。
至此,战争已箭在弦上 。应当说,日本为争夺朝鲜已经准备十数年之久,即使没有东学党起义的爆发,也会寻找其他的理由开战 。
一面倒的战事
据《韩国史》记载,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在黄海牙山湾外丰岛海域的北洋水师,史称丰岛海战 。结果清军遭受重挫,尤其是运兵船“高升”号被日舰击沉,船上千余官兵除200多人被救外,余均殉难 。这也标志着甲午战争的正式爆发 。
推荐阅读
- 账户|“诈金花”中的清算思维
- 卫报|英国监管机构就 VR 中的儿童安全问题质疑 Meta
- 现代物流|现代物流中仓储的作用 仓储管理在物流中的作用
- 研讨会|CBD《2020后框架》研讨会:报告在专家小组更广泛的工作中的地位
- 直播|困境中的阿里,被薇娅戳破了梦想?
- 虚拟人|京东云举办虚拟数字人专场沙龙 揭秘“元宇宙中的初音未来”
- 赔偿|网购中的这些纠纷或将得到赔偿 征求意见稿来了
- 三六零|周鸿祎:三六零是元宇宙世界中的“数字孪生派”
- 品牌|超市中的“怪现象”?明明生意不多却还能盈利,它靠什么赚钱?
- 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在电子商务企业中的应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