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朝鲜:甲午战争中的夹心国( 四 )


甲午战争的战败,使清朝势力彻底退出朝鲜半岛,标志着长期以来的中国宗藩外交时代的结束 。1895年1月,朝鲜颁布《洪范十四条》,正式宣布“割断依附清国虑念,巩固自主独立基础”,原有的藩属关系轰然倒塌 。但是,独立自主对国力孱弱的朝鲜来说显然是个奢望 。尽管1897年大韩帝国成立,名义上正式摆脱了属国地位,但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却在一步步加强 。仅仅数年之后的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彻底将朝鲜半岛纳入自己的“保护”之中 。最终日本于1910年8月正式吞并了朝鲜,韩国将其称为“庚戌国耻” 。
在首尔市的西大门区,有一座名叫“独立门”的古老牌楼,见证了朝鲜半岛的百年风云变幻 。2014年7月21日,在独立门前,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独立门”的前身为“迎恩门”,是朝鲜专门为迎接中国使节修建的中式牌楼,象征朝鲜的藩属国身份,甲午战争后,“迎恩门”被拆,“独立门”建起,寓意朝鲜迈向“独立自主”,事实上,由于日本的侵略,反而遭受了更大的屈辱 。
◎芮晓恒,文史专栏作家,现居韩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