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小宝:帕特里克·布坎南说“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是欧洲民主国家之间的战争 。
历史大事件为各类媒体预设了定时引爆器 , 每隔十年点燃一次纪念烟花 。今年是一战一百年 , 十的平方 , 纪念烟花照理应该大如霹雳 。霹雳要有新花样新意思 , 可惜 , 目前国内媒体的一战纪念和回顾陈陈相因 , 把中学历史课本重抄一遍 , 没有新解 , 更没有奇说 , 无聊得很 。
【一战|小宝:帕特里克·布坎南说“一战”】为什么不和布坎南聊聊?聊聊他2008年的专著《丘吉尔希特勒之“不需要的战争”》 。
这个布坎南不是中国人熟悉的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 。他是帕特里克·布坎南 , 也是美国人 , 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右翼思想家 。他的这部书 , 不是历史考证 , 而是历史解释:提纲挈领 , 气焰嚣张 , 读起来很过瘾 。
布坎南把一战和二战合看成一场战争:一战是上半场 , 二战是下半场 , 中间二十年是幕间休息 。西方的很多历史学家和布坎南的想法一致 , 认为二战是一战的直接后果和继续 。布坎南说 , 一战和二战就是新的三十年战争 , 是西方的大内战 , 直接导致欧洲统治的崩溃和西方的衰落 。照他看来 , 这两次大战根本不应该打——春秋无义战 。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英国如何失去它的帝国 , 西方如何失去世界” 。一战之前的英帝国代表了西方对世界的优良统治 , 代表了欧洲的文明成果和光荣岁月 。“英帝国孕生世界五大自由福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爱尔兰 。它让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中国人第一次领教自由 。没有英国 , 印度不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民主政体 , 南非不会是非洲最发达的国家 。英国人到达非洲的时候 , 那里遍布原始的部落社会;他们离开之际 , 留下了公路、铁路、电话、电报、农场、工厂、渔场、矿场 , 留下了受过训练的警察和文官体制 。”英帝国在世界各地也留下过罪孽——比如鸦片战争 。但是从文明建设的立场发言 , 它功过相抵或者功大于过 。
布坎南承认 , 英帝国的统治总有一天要退场 。不过退有各种退法 。贵妇人一般仪态万方地谢幕 , 优雅地转身 , 留给世界一个美丽的背影 , “陌上花开 , 可缓缓归矣” 。这是一种退法 。像喝醉酒的婊子 , 被人痛打一顿 , 一脚踹下台去 。这是另一种退法 。一战后、二战后英国为了战争、为了消化战争后果的仓皇离去 , 很像第二种退场 。对英国、对世界 , 这样的退场都不算福音 。
作者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提示 。研究一战的很多学者都忘记一个明显的事实:第一次世界大战 , 是欧洲民主国家之间的战争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 , 欧洲的主要国家都进行了重大的政治改革 。不必说英国、法国这些老牌的民主国家 , 就连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沙俄帝国都不同程度地建立起宪法政治的架构 。可以说当时欧洲主要参战国政治体制里宪政民主的权重之大 , 史无前例 , 也远远超过当今的集权国家 。可是 , 欧洲的全面民主 , 没有阻止 , 反而激发、加剧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全面战争 。布坎南引用丘吉尔的话说:“民主政治比内阁政治更残忍 , 人民之间的战争比国王之间的战争更可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