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小宝:帕特里克·布坎南说“一战”( 二 )


一般常识都说民主能够消灭民粹 , 民主趋向理智 。至少一战的历史教训是:民粹完全可以是民主的结果;民意民主激荡下的残暴 , 反而让老派政客的计算、节制、分寸感显得仁慈 。一战结束后被战胜国民粹情绪左右的《凡尔赛和约》 , 硬生生地将德国逼上纳粹的军车 。
布坎南说 , 二十世纪初英国最明智的外交政策应该是光荣孤立、严守中立 , 不要和与德国有世仇的法国、与德国有利益冲突的俄国结盟 。这样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未必打得起来 。这件事 , 最应该受到责备的就是英国的政治人物 , 包括丘吉尔 。他们煽动了英国国内的恐德仇德情绪 。一战前英国人谴责“普鲁士军国主义” , 有点无稽之谈 。从滑铁卢战役(1815年)到一战(1914年) , 一百年里英国人对外战争的记录是十次 , 德国人是三次 。1914年之前 , 德皇威廉二世在位二十五年 , 没有打过一次仗——布坎南漏算了把慈禧赶出北京的八国联军——而丘吉尔自己就有三次战争经历 , 还杀过人 。布坎南说 , 一战爆发时 , “丘吉尔战争经验比几乎任何一名德国士兵更丰富” 。
威廉二世战前和英国没有化解不了的深仇大恨 。他本人还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亲外孙 , 是英国人的真孙子 。英国完全有可能避免与德国对抗 , 卷入欧洲大陆的战争 。英国政治家积极参战的选择 , 损人不利己 , 令欧洲文明万劫不复 。
现在的欧洲 , 不死不活吊儿郎当颓废没落乌烟瘴气——喝红酒玩同性恋奖励瘪三艺术家礼遇亚洲暴发户 , 欧洲人的意志被彻底磨灭 。他们原来是世界的主人 , 如今成了破落户的纨绔子弟 。原来的海外领地荡然无存 , 欧洲传统主流人口在第三世界移民侵蚀下不断萎缩 。布坎南觉得这一切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恶果 。
这本书详细讨论的是二战中的英国和丘吉尔 。但二战一百年还要等上一段日子 。我会在纪念二战百岁的烟花满天时介绍这部书的主要内容 。请读者留意2039年的《上海书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