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庸调|唐代利益集团自我涨薪公然加税20%( 二 )
一个社会,各个群体之间,往往利害冲突,对这个群体有害的,对那个群体或许有利 。反之亦然 。百姓已认租庸调法为弊法、恶法,对其深切痛恨;但对掌管赋税的官员而言,它还是“良法”呢,对其很有感情 。靠租庸调法大发其财的,大有人在 。我们说租庸调法养成了一个利益集团,可能并不为过 。如若不信,请看下面的记载 。
《旧唐书·杨炎传》说,朝廷对征收租、庸、调的各个环节及有关官员不能实行监督,朝廷不能审计度支、转运、节度等使,度支、转运、节度等使不能审计各个州的官员 。全国的租、庸、调在征收和送入国库的过程中,权臣、猾吏狼狈为奸,被他们贪污、盗窃的,“动万万计” 。河南、山东、荆襄、剑南等重兵镇守的地方,赋税绝大部分被截留了,只有很少一部分解送国库 。这些地方的军政官员都肥得流油,过着奢华的生活 。他们随意增加部属,随意给部属定俸禄 。征税的名目极多,“废者不削,重者不去,新旧仍积,不知其涯” 。已经废除的税,他们照收;重复的税,他们不予取消;旧税加新税,征收没有限制,催交没完没了 。
这些掌管赋税的官员,是依附在唐朝赋税体制上的寄生虫 。一旦废除租庸调法,实行两税新法,无异于封了他们的“利门”,断了他们的财路 。毕竟借老法舞弊,他们轻车熟路;而借新法耍奸,一时还不容易,所以要群起反对朝廷用两税法代替租庸调法 。这是利欲使然 。
可见,要改革推行了几百年的租庸调旧法,不跟利益集团切割是万万不行的 。改革最大的困难也就在于此 。要得民心,就要为民除弊;而为民除弊,就要不怕得罪利益集团,敢于硬碰硬 。在这个问题上,不容绕道走 。如果害怕得罪利益集团,或者虽不怕得罪利益集团但顶不住他们的反对——这种反对无疑是强有力的,改革便是一句空话 。
唐德宗对改革赋役制度,脑子还是清醒的 。建中元年(780年)二月,他不顾掌管赋税官员的反对,毅然颁布了两税法 。史书说,“上行之不疑,天下便之 。”
据《唐会要》及新、旧《唐书》,两税法的主要内容为:
(1)“量出以制入” 。先计算国家财政总开支(有点像后代造财政预算),以此为根据,决定征收两税的额度 。
(2)不论是土著居民,还是外地迁来的侨居户口,都要纳税 。
(3)民户按资产分为九等,按每户的等级征税,而不考虑丁男与中男(16岁)的区别 。
(4)不管是坐商还是行商,都按资产三十税一征收两税 。
(5)原来的租庸调及杂征、杂徭并入两税 。
(6)按大历十四年(779年)垦田数征收地税 。
(7)一年分两次征税,夏税六月截止,秋税十一月截止 。
有人说,夏税和秋税合起来称作“两税”,也有人说,户税和地税合起来称作“两税”,两种说法,似均无不可 。重要的是,新法规定“此外敛者,以枉法论”,对于在两税外擅自加征者,以违法论处 。
两税法把中唐极端紊乱的税制统一起来,限制了赋税的额外加征,改变了过去“旬输月送”的局面,有利于百姓安心生产和生活 。新法一经推行,短期便显出效果 。《新唐书·杨炎传》说:“自是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归于朝廷矣 。”不用实行“土断”法将侨居户口编入现住地,侨居户口自然而然就可以在当地交税;赋税不加重而国家收入增长,户口簿不用另造,就知户口实际情况;官吏不用训戒,法就可以起到预防官员作弊的作用(时间长了也难说),即使奸猾的,也难以中饱 。从此以后,决定赋税或增或减的权力收归朝廷 。杜佑《通典》则说两税法是“适时之令典,拯弊之良图” 。“令典”者,良善之法也 。两税法为唐朝以后的各个朝代所沿用,一直到明代万历九年(1581年),它才被一条鞭法所取代 。两税法在历史上的影响是很大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起过积极作用的 。
推荐阅读
- 快递公司|网购退货的时,卖家为何总是要强调不要发顺丰?总算明白了
- ipo|叮咚买菜被曝大裁员!回应称消息不实,属公司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 刺客聂隐娘|华策影视:调整公司组织架构,成立专门元宇宙新业务部门
- 辞职|腾讯音乐管理层调整:侯德洋将于月底辞职,国际化业务将由CEO梁柱负责
- 腾讯音乐宣布管理层调整:国际化业务将由 CEO 梁柱负责,侯德洋将于月底辞职
- oppo手机可以开空调吗-oppo手机有红外遥控吗
- 彭迦信|腾讯音乐宣布管理层调整:国际化业务将由 CEO 梁柱负责,侯德洋将于月底辞职
- iqoo9有dc调光吗-iqoo9支持dc调光吗
- 调整|阿里2022年组织调整,远非「分久必合」那么简单
- 生态趋势|2021年微信视频号生态趋势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