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大饥荒|寻找大饥荒记忆的“85后”
文章图片
湖南双井村中学生刘红丽在采访老人 。(草场地 供图)
编者按:不满足于纸面化的历史叙述,一群从未体验过饥饿的“85后”回归乡村,重新挖掘半个世纪前三年困难时期的民间记忆 。他们发现,今天吃饱了的村子在某种意义上依旧“饥饿” 。拒绝遗忘、进而改造乡村和自我,成为这群年轻人重新思考的命题 。
正确的认识,比“伟大的爷爷”更重要——寻找饥荒记忆的“85后”
发现爷爷曾“作恶”后,郭睿并不伤心 。“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比拥有一个‘伟大的爷爷’要重要 。”
找寻饥荒记忆,困难不仅在于历史的遥远模糊,还在于现实的坚硬 。不少老人拒绝采访,反对公映纪录片和立碑 。
挽救记忆的同时,年轻人将触角从历史延展到乡村当下的环境、教育和空巢老人等问题中来 。
经历了半年的乡间寻访,25岁的郭睿终于得到了一个不是太好的结果:在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中,她的爷爷作过恶,殴打过一个挖野菜充饥的乡亲 。
但郭睿并不伤心,她得出结论:“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比拥有一个‘伟大的爷爷’要重要 。”
但仅仅在三个月前,郭睿仍在为“好爷爷、坏爷爷”的问题而纠结 。她出生于1988年,从未尝过饥饿的滋味,纵使已是南京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祖辈的历史在她看来总遥远得像东方夜谭 。“活的历史不在书里,”她说,“而在身边每一个人的记忆中 。”
郭睿的认识得益于一项名为“民间记忆计划”的饥荒口述史搜集行动 。在富足的年代里,让饥饿的记忆不至于湮没,正是这项计划所想达到的目标 。它号召年轻人返回成长的乡村,绕过教科书的单薄叙述,挖掘正在消失的历史碎片 。
2010年至今,已有二百余人参与,共采访一千余名老人 。依靠超过两万分钟的采访影像素材,这群年轻人制作了十六部纪录片、两部剧场作品,以及两百余份口述记录 。
重建一段独特的民间记忆,也是计划发起者、独立纪录片导演吴文光的心愿,“让年轻人重担历史” 。
从汉堡包到榆树皮
2013年4月25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坐满百人的教室里,“草场地”(民间记忆计划成员的群体名称)的年轻人们放映了纪录片《吃饱的村子》,回溯大饥荒时期的山东省邹家村的故事 。一位前往丹麦学术交流的上海教授看完哽咽:“记忆被淹没,你们却在试图直面历史 。”
但这样的自觉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对这群“85后”和“90后”来说,久远的饥荒年代曾陌生得像一团雾,甚至连相关的影视作品或小说都很难找到 。
另一位成员,天津美术学院学生王海安对于上世纪中叶那场饥荒的唯一了解,是挂在家中猪圈的一块榆树皮 。年过八旬的爷爷告诉他,这是“苦日子”时唯一的食粮 。日子好了,老人也不忘留一块以纪念昔日之痛 。
出生于1988年的王海安对此嗤之以鼻,这个数字媒体专业的大学生,与众多同龄人一样,对乡村感到厌倦,并渴望拥抱崭新的城市生活 。他也从未试图了解乡村的历史 。
年轻人对历史的漠然一直是中国教育界的难题 。一家调查公司曾对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青少年历史知识现状的调查显示:七成受访者不及格 。而哈尔滨另一项同题材调查中,个别中学生竟将盛世唐朝描述为一支同名摇滚乐队 。
网络作家慕容雪村也曾著文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担忧:“他们被可口可乐和汉堡养到了胖得走不动路的地步……遇到争论甚至懒到连上网查一查资料都不会 。”
57岁的纪录片导演吴文光常在一些大学上课,他发觉85后乃至90后青年拥有广阔的视角,热衷于新技术与互联网,却对父辈历史知之甚少 。
推荐阅读
- 网络攻击|乌克兰政府网站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
- 网站|外媒:乌克兰政府网站遭到大规模网络攻击
- 新社|乌克兰政府网站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
- 钱大妈|山姆会员店APP默认五星好评被罚30万元!“钱大妈”“T3出行”“德玛仕”等也被罚……
- 供货|澳大利亚:为防供货中断,大型商超实施限购令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基地|永嘉县岩坦镇将打造浙南最大农产品电商基地!
- vf|车讯|大众2021年销量创10年新低;少年黑客称发现特斯拉软件漏洞
- 甜玉米|北上广一站购齐,大乡村年货升级:拼多多30亿红包聚焦全国全球尖货好物
- 电商|马云曾用224亿收购的大润发,4年多过去了,大润发如今发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