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曹天元谈1905:又一个大“奇迹年”( 三 )
您曾经提到,相对论的意义是不是诺贝尔奖所能评价的,还很难说 。为什么会这样说?
曹天元:你只要这样想,相对论是和量子论齐名的二十世纪两大物理理论,量子论的创立史上群星璀璨,少说也有二十来人因此拿了诺贝尔奖 。而相对论的故事则更像是爱因斯坦的个人传奇,要是对等一下的话,岂不是说爱因斯坦一个人就应该为此拿二十多个诺奖?
不过在名气上,相对论似乎完爆量子论 。让一个普通人列举二十世纪的科学理论,恐怕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第一个说出相对论,而知道量子论的人却少得多 。虽然爱因斯坦也曾为量子论的诞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人们总是更愿意把他和相对论联系起来 。显然,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已经在公众中被永远地关联在了一块,日积月累,两者的名气大概也互相叠加了好几倍 。
话又说回来,科学有时候也是需要这样的“标签”的,正如说到巴黎就想到埃菲尔铁塔一样,说到“科学理论”就想到相对论,我们就当它是一个“科学代言人”的角色吧 。
同样是“奇迹年”,爱因斯坦的1905年与牛顿的1666年有可比性吗?两者孰轻孰重?
曹天元:关公战秦琼一向是读史者最爱做的事情之一,但牛顿的成就确实是很难挑战的 。这与个人才华无关,牵涉的是历史地位的问题 。在科学启蒙的时代,牛顿是一个开天辟地的角色 。牛顿的1666年,往小了说是给力学、光学、数学打下了基础,往大了说,几乎就是搭起了整个现代科学的架构 。而爱因斯坦站在牛顿的肩膀上,至多只能是改良和翻新前辈留下的学说,任你技巧高出一万倍,这个地位总是超不过去的 。
不过,从创造奇迹的“难度”上说,我觉得爱因斯坦更胜一筹 。首先,牛顿的事迹有些模糊,据科学史家研究,他的一些成就其实并不是在1666年中做出的,而是1665年,而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争论则更是一个长久的话题 。大多数人认为,1666年的牛顿对此只有非常基本的认识,绝大多数工作都是后来做的,自然也就不能算在奇迹年里 。相比之下,爱因斯坦的论文斑斑可考,毫无争议 。
其次,牛顿时代的科学研究还未成形,竞争者也极少,有大片未开发的荒芜领域 。而在爱因斯坦的年代,人们认为物理学已经被研究得彻彻底底,再也没有什么角落遗漏了,不要妄想做出什么大的突破,而爱因斯坦硬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掀起了两大革命 。因此,牛顿的成就固然伟大,但并不让人意外,而爱因斯坦的事迹就让人拍案称奇了 。
最后,从当时两人的生活状况来看,牛顿在大学里任职,本来就是专门做研究的,而且,他在乡下老家躲避瘟疫,环境清静,心无旁骛 。而爱因斯坦压根就不是“专业研究人员”,他的正职是伯尔尼专利局职员,研究物理是他的“业余工作” 。他当时刚毕业不久,有妻有子,四个人(包括他的妻弟)挤在一间不到三十平方米的公寓中,收入又极微薄,不得不一直搬家(相对论的论文就是在搬家后的一个月发表的) 。家庭、经济、事业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这种生活条件下,做出堪称奇迹的成就,似乎比牛顿要更“牛”一些 。
总之,牛顿的奇迹年更“伟大”,而爱因斯坦的奇迹年更“奇迹”,我是这么认为的 。
当时的爱因斯坦,在专利局中以笔和纸就完成了这些不可思议的工作 。那么,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乃至未来,还会不会出现这种富有传奇色彩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
曹天元:正如前面所说,爱因斯坦的成就不是在大学,而是在专利局中完成的,许多“民间科学家”因此特别喜欢爱因斯坦,总幻想自己也能成为爱因斯坦第二(尽管爱因斯坦本人是正规大学物理系科班毕业的学生) 。不过,爱因斯坦的时代和今天又有了很大的不同,哪怕在理论研究领域,“单打独斗”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了,更不要说这种基础性的突破 。
推荐阅读
- 国货|为“中国创造”买单!天猫双11,曹县汉服领衔五大国货产业带“出海”
- 王云营|曹县出圈后的首个“双十一”:宝妈左手抱娃右手忙接单
- 曹县|许素海一行到曹县有爱云仓直播基地参观
- 变更|曹操出行变更法人:由原曹操出行董事长刘金良变更为曹操出行CEO龚昕
- 库克|【黑马早报】星巴克陷食品安全丑闻;雪梨公司回应淘宝店铺被封;曹德旺称许家印39亿资本可贷2万亿;中国移动A股IPO获批...
- 制造业|满大街都是外卖骑手,曹德旺:年轻人都跑了,制造业怎么办?
- 曹德旺|苹果剔除34家中企后,欧菲光靠实力逆袭,曹德旺更传来大动作
- 任正非|今明两年不买房,5年后差别大吗曹德旺,任正非,马云看法一致
- 综合保税区|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有了进口商品便利店
- 爱因斯坦|奇怪的网购商品:世界各地的网购平台上曾出现过的9件奇怪商品